小弟 也是打到體院才退下來的...
從小開始打球就是要有個 "成績"
有 "成績" 學校才有補助...學校才會讚成這個球隊的存在...
小學時因為球隊剛成立...一開始打的並不怎樣...
學校有補助嗎??? 一點都沒有...是靠著球員家長所組成的 "家長會" 在支撐的...
學校才不管這個球隊的運做咧...到後來打出一點 成績 出來也上報了...學校才開始重視球隊...
所以那個 教練 不會為了自己的飯碗而拼命叫打的比較好的選手上場????
在台灣打球...有 成績名次 才是學校成立球隊的目的...
樓上很多 大大 提出的 快樂打球 不可能存在...轉到任何球隊都一樣...
快樂打球 只在假日時父親帶著自己小孩在公園裡上演~~~
Aom wrote:
別傻了...在台灣的...(恕刪)
嘿嘿!!
遇到內行人了,
教育部的補助,
我認為是造成學生運動價值觀扭曲的一大因素,
我高中時是棒球隊,
但到了區運會,
還是要以田徑隊的名義代表北台灣某縣市出賽,
別人穿亞瑟仕,mizuno的田徑短褲,
我們穿的是ZETT短褲或球褲改成的七分褲,
一看就是要拿補助的,
這樣也照拿補助,
我一直覺得,
台灣的公務員體系,
表面功夫很會做,
一切都只會照著規定做,
不會深入了解確實的狀況,
反正撥出去的款項不是他口袋的錢,
撥出去的補助有沒有被移作他用也無所謂,
很多的資源就這樣被稀釋掉了,
棒球只是這個扭曲價值觀的一大面相,
往上往下都可以深入了解非常大的社會問題,
應該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學校都如此了,
要希望台灣未來有競爭力!!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