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grady0117 wrote:其實這麼說就已經證明了他努力後的成果還是滿明顯的嘛
看這幾年張宗憲回台灣代表中華的比賽
很可惜張在外線跟罰球都沒啥進步
但上籃對抗性有增加所以多了不少AND 1
防守明顯也有進步,但離NBA真的還有好大一步路要走
作為一個六呎三的後衛
射程不遠還是能有存活的空間
但是運球,控球,分球還有防守希望他能持續加強進步
最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進步空間不要回來不要回來不要回來打581啊~~~~~
Mixxam wrote:
Rubio 當初也是能馬上進入NBA
但他卻先選擇在歐洲磨練一番
這精神也非常令我敬佩。
Mixxam wrote:Rubio當時是有約在身(到2010年, 結果他是哪年到NBA的呢...嗯...), 雖然自己也想走但依聯盟規定不能buyout(金額不得超過$500,000, 但他的合約要€5.7 million)
我記得他那兩年約是可以不用續約的,但他自己選擇留下
跨聯盟前參加選秀應該不能有合約吧?
所以Joventut就算當時再遺願成全有灰狼也沒轍
最後還是Barça吃下這筆錢跟他簽了六年約才搞定
之後的公開聲明當然會說"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希望多磨練"
從他進聯盟後的表現看來雖然絕不能否認他確實又有進步
但要說磨練的成分大於本隊,西班牙球迷和國家隊施壓, 還有這些technicality
我打死也不信

個人覺得,張宗憲最欠缺的是運球能力和處理球的細膩度與耐心,他確實具有水準之上的爆發力和速度,但運球不佳這點明顯拉住他的速度,只要一受到干擾張宗憲的動作就會整個停下來,一但被擋住在傳球上的處理也不是很理想,好幾次都是勉強將球傳出,停球的技巧還可以再進步,以上是以控球後衛的角度來看。
張宗憲熟悉的位置是得分後衛,他所倚賴的進攻方式就是靠身體爆發力和速度,得分手段確實不多,中長距離的投籃也不穩定,還沒有到那種"不能放"的程度,即使空檔出現了也不一定會進球,把握度不高,以得分後衛的角色來看應該要偏重於得分技巧,個人覺得張宗憲的得分技巧並不特別出色。
要進NBA,不管是得分後衛還是控球後衛,以目前張宗憲的打法都佔不到優勢,打得分後衛身高吃虧不打緊,得分技巧和手段不足是真正的致命傷;打控球後衛身體條件有一定優勢,但運球能力和處理球的技巧較容易被看破手腳。撇開華人市場考量因素,單純以NBA球員的條件來看,張宗憲還有努力的空間,個人覺得歐洲籃壇對張宗憲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歐洲球員具備穩定的中長距離投籃能力和較細膩的處理球技巧,對張宗憲來說在那裡應該可以學習、成長許多,苦練一段時間,在歐洲闖出名氣後要進NBA籃壇會比較有機會。如果現在以最差的條件進NBA,雖然在陪練時能得到許多成長,但一定會經過一段克難時期,不只經濟上的支持不佳,球隊也不大可能注重你,為你做很多規劃與訓練,一切得靠自己,能撐多久是一個問題,畢竟NBA球員的競爭強度很高,不容許長時間的狀態停滯,一但表現不佳隨時都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