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果現在就想要買車的話,要怎樣選擇比較好呢? 這個也是很多人在問我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很容易回答,我只能就我的感覺試著說一下。
騎飛輪一段時間了,大致上好的飛輪應該具有的特性大概知道,身體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跑去新竹巨城 BH 專櫃測試兩款他們賣得最好的車(感謝專櫃讓我很仔細的測試),底下是一些心得。

這兩款都是磁控車,現在家用的應該不會再去選羊毛氈阻力的,因為聲音太大。
第一款是G6,上車沒多久就出現小狀況,我體重85kg,沒先檢查店員是否有將快拆式的卡榫轉緊,才一會座位就自動下降,有點被嚇到,還好因為它是有個斜角,所以滑動時不是一下掉下去的,底下也有一個支撐點防止整個垮下去。(這部份真的是要小心,無段雖然可以調到任意位置,但沒拴緊或是日後零件老化,會是一個問題)

1.座椅的舒適性
BH 做飛輪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了,所以G6座椅的Q度夠,中間也有通風設計。
2.握把位置、粗細與穩定度

G6握把可調前後,所以應該可以調到適當的位置,但實測的狀況是高度不太夠,有可能是我身高181,還有握把第三位置的仰角過平,站姿爬山身體會前傾過多。握把有點過細,粗壯點抓握時比較容易出力。穩定度可能因為可調整的部分太多,所以當身體重量往手把過去時,會有一些晃動,能不能接受就看每個人的要求了。
3.順暢度測試
一般人在試車時大都把阻力放掉或是加一點點看看順不順,這個部分要稍微用心一點,我試過很多車,大部分在這個階段是分不出好壞的,頂多就是有沒聲音,G6如同網路上很多的測評所說,是沒有聲音的也很順。但重點來了,一定要把阻力一直往上加,然後使用站姿用力踩,這時阻力是否平均馬上就可以感受出來了。G6大概過3/4後,阻力不平均的問題就會出來了,會感受下壓要需很用力然後輪子開始動時,突然阻力就減損一些,所以就會有明顯的頓挫感。

原因應該在於驅動輪盤比較小,加上鋁盤重量不足與所使用磁鐵較小所導致。這在後面測試的BH Duke車款就改正不少了。
所有飛輪車(不含健身車)的曲炳大小都一樣,把它轉到最下方就可以比較車子的驅動盤大小了。

畫圈圈的地方就是磁控用的磁鐵,這個部分似乎需要調整,讓阻力比較能夠線性一點。

先寫到這裡,明天再補上 BH Duke 的試騎感受。
以上純屬個人觀感,身高體重還有對於小小差異的敏感度每個人都不同。
補一張 美國 Peloton 飛輪車的前輪結構(這家公司在美國可是紅到爆,資本快到百億台幣)
鋁輪左右有做重量環,增加重量,磁鐵配置數有六顆並採一個角度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