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對於認養少棒球隊的想法或建議

以認養中心球員為主軸
像學生一樣,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獎學金
只有優秀的人才有資格

講真的,台灣現在沒有窮到紅葉少棒那個時期

把資源集中,將原本分散去認養整支球隊
不如集中放在中心球員身上

一支球隊正式選手有九個人,有興趣沒有用
要有打棒球的能力,再如何資助他,他也是成不了職棒球員或出國比賽~
Odaiba wrote:
日前個人向公司經營層...(恕刪)


你完了,呵呵

一人一種建議,呵呵..........
父母願意讓小孩把打球未來的職業嗎?
大多都是送去補習班/才藝班/安親班吧
有多少天才是這樣被押著去讀書,卻也讀不出個所以然(考不上比考上還難)

人口數多的一定有機會出天才選手
因為都是機率
將資源都壓在少數人身上能出幾個?這個好像國中數學就可以算了吧
假設每1000人裡會出個不錯的選手,10000個會出個天才型的
加上種種因素可能變成100000人可以確實找到一個
那你要用10萬分之一去乘400萬還是去乘比較少的?
當然我沒什麼種族之分
只是檯面上的選手很多是原住民吧,這是事實
跟人口比例不一樣

(原住民小朋友需要資助,那我帶打球的那些小鬼頭誰要理?)

近幾年的結果是如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誰知道運動員平常的生活是如何嗎?
沒事拼酒是習慣,比喝酒應該可以拿世界冠軍吧
國高中訓練的空檔在幹麼?
假日在宿舍是怎麼喝的?慶功是怎麼喝的?

制度當然有問題
但是基本的態度要教好...如果要帶小朋友打球的話就請教好
goodversion wrote:
你完了,呵呵一人一種...(恕刪)

不會啦 這幾天還是非常感謝各位大大的寶貴想法
如果只是單一的想法 我想我才真的是完了
經過這三四天的努力
我終於將規劃的計劃提報給高層了
(不是培育中心球員的方向,而是以學校球隊為主體,分布於北中南東四區)
坦白說,有點期待也有點擔心
期待的是,希望這樣的計劃可以實現,至少覺得對基層球員能夠有些微不足道的付出
擔心的是,規劃與決策是否偏差值過大,若不幸偏差過大,至少也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期待過大的失落感

日前與某機構也接觸過了
我只能說該機構的建議與我內心所想的存在有落差
或許對方覺得我天真,或許我覺得對方的建議太表面
不過我還是依照我的想法付諸於規劃案中
該機構的建議我也提出不同的意見與評估
因為我不想只做出一個贊助某機構案而是一個公司基層培育案

我想就我小小之力,能做的已經做了
剩下就看老闆們的想法或是否召見做口頭報告

這一切,我也只能順其自然~

未來
或許結果讓我失落,或許也讓各位大大覺得"企業都是這樣"
我也向各位大大先致意~我能做的只能如此

但這幾天仍將努力祈禱著,希望能如我所願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