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our409 wrote:新球團說要賺錢是不可...(恕刪) 其實要說賺錢與否 有時候很難定義的 或許商品本身不賺錢 但可以有很大的邊際效益的就像現在台灣歌手賺錢不是靠賣專輯一樣 唱歌出專輯只是一個提供露臉的舞台
如果有經費的話球員的來源一定沒問題只要找前一波縣市政府組隊熱時...所成立的棒球隊作為基礎就有了再找幾個旅外球員回來(如林英傑.許銘傑等)作為明星球員以及一些洋砲來助拳就差不多了重要的是經營者的心態如果可以像lanew跟統一的經營方式(二軍..球場維護等)我認為台灣應該是有第5隻職棒隊的空間跟市場而且5隊的對戰組合也比較多會給人更多的期待如果是一時的熱潮那"強烈建議"以飯店聯盟的方式入主某隊即可至少喜來登算是比較大間一點的飯店
說實在台灣要靠棒球來賺錢蠻困難的,真正願意進場的人很少(我自己都沒時間可以一場比賽從頭看到尾,所以都看轉播多),其實目前4隊的球團的確都是虧損居多,可是統一跟兄弟還是支撐了20年職業棒球隊,已經算是很值得嘉許了,雖然現在兄弟的經營者大家都有意見,不過我還是不希望兄弟這支元老球團被買走,被買走後就只會剩下統一球團是元老了。想想美國的球場,一個球場可容納幾萬人,有多少萬人入場,而且球場定價都是球團自己決定,洋基那貴的離譜的票錢,還是很多人入場,我們台灣可做不到,不然王建民、郭泓志、鄭凱文、李振昌也回國打職棒好了,我覺得應該會非常多球迷願意進場。以今年的比賽強度,我覺得景氣如果再好些,應該球迷入場數量也會增多,今年的確比較好看,因為打擊都比投手兇的多。
vsniperv wrote:洋基那貴的離譜的票錢,還是很多人入場...(恕刪) 其實,不用太在意球隊或球員被交易,美國的球隊也是有在換老闆換地區的,有的從東區換到西區,有的名字全改了,還是一樣是他們的歷史。
vsniperv wrote:說實在台灣要靠棒球來...(恕刪) 我覺得球賽張力如果夠的話,就能夠吸引球迷進場看。三年前搬到天母後,幾乎是天母有比賽我就去看,不過真到現在看了三四十場,真的讓我看到完的,也只有上上個禮拜六的鋒哥對小曹,太刺激了。如果每天都是這種比賽,新莊我也去看了。有新球隊很好,只是台灣棒球人才終究有限,到時如果戰力無法拉高,恐怕也只是拖累中職。
minimi wrote:台灣職棒兩聯盟球團變...(恕刪) 應該期待新球團學習La New模式吧挖一兩個看版球星足矣重點是有沒有決心自己培養球員希望看到國內職棒隊有能力自己訓練出超級球星如果只是會挖角挖角再挖角再多的人才都不夠他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