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盃嘛,充其量只是繳請賽,也算是商業活動(有錯請指正)。
應該是身為"職業"(或是半職業)球員的自覺。
這樣的繳請賽是爆光、表現的好機會,
既然是職業球員,就應該會知道這樣的機會難得。
當然啦,如果受傷真的沒辦法囉,不然以後靠什麼賺錢。
不過台灣職業運動(包括球團跟球員,甚至球迷),
似乎本來就缺乏這方面的觀念(某些啦,我也不是說全部,各人觀點,別戰我)。
從陳信安不參加頒獎,
興農楊天發也曾說出:「不高興就不要買票進來看球。」
甚至涉簽賭的楊松弦,也有球迷連署要他重回職棒。
(這些人的支持者不好意思了,其實我本來也是支持他們的,只是就事論事)
台灣還是有很多熱愛運動的人,這些都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吧。
隨便寫...隨便看...如果世界也可以那麼隨便....
給樓上的....
楊松弦並沒有涉及簽賭案,在他被中信釋出後,中信領隊「林敏政」為了讓他回聯盟打球,還再三替他保證,證明他的清白,表示他不是因簽賭案而被釋出。
或許你只是想舉個例子而已,不過這例子要舉出來之前,最好能事先多查清楚,不然對楊松弦的個人名譽就是一種傷害,也會造成了其他不知情球迷的誤解。
對於無法溝通的人,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在他身上了。認真就輸了。
sky5049 wrote:
其實發這篇文章只是很...(恕刪)
很多時候不能拿過去的情形和現在相比..
過去的瓊斯杯日韓菲還會派出國家隊..
甚至連歐洲的勁旅立陶宛都有...
看著自己國家的好手面對實力相當甚至高出一節的強敵時..
當然那種場內的氣氛是無法言語的...
而且對國手們來說...
可以跟強勁的對手來一場真槍實彈也是個很好的磨練機會...
可是現在呢?..
我想過去有到現場看瓊斯盃的球迷..
尤其是中韓之戰的...
應該不會想去看現在的瓊斯盃吧..
球迷想要看到的是實力相當的比賽那種緊張刺激感..
或是面對比自己強的對手咬牙到最後一克不放棄的拼勁..
而不是看到自己的國手們去電一批實力不如我們..經驗不足..前來練兵的對手吧..
其實小弟真的很好奇..
如果只要是"國際賽"...
不管是邀請賽還是正賽...
都要派出國內最好的那一批選手去打時...
那麼那些新生代的球員...
如何能得到國際賽歷練的機會呢?
而且...照這觀念來講的話..
棒球的哈連杯啊..港口盃之類的邀請賽..
我們是不是應該派陳金鋒彭政閔等主力國手去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