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這個從職棒二年支持至今的象迷都看不下去了....
這是"職業"棒球,如果你想像業餘方式經營你的球團
請你回家吃自己,把兄弟賣掉,換哪個名字我還是支持
兄弟,但前提要像la new跟統一一樣用心經營你的球
團而不是亂搞騙球迷,暗盤?什麼叫暗盤?激勵條款算
不算?我想限制洋將人數跟上場登錄人數是正常的,
但限制洋將的月薪上限.....只有洪教主想得出來.....
請洋將是要能用,好用,而不是堪用,所以兄弟的洋將
以便宜堪用為目標,跟別人增強戰力的目標不同....
這就是比不上別人的原因,當然,職業球員追求的身價
如果出不起錢,誰要來阿?簽約一年年薪領12個月跟
9個月心情就有差了
連美國大聯盟也打算開始設球團新資上限,不過那是因為一些球團真的給他有點誇張啦。
至於台灣居然設一個一萬二美金的上限,真的有點扯啦。
講真的統一或La New有沒有暗盤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的是有些洋將來台灣打,
經紀人會跟他們講你打得好,可以跳到韓國或日本。或許這是一部分的誘因吧。
台灣職棒洋將後來去其他國家職棒的也不算少。
至於為什麼不去兄弟,唉,兄弟根本不想跟正規跨國的經紀公司打交道。
曹錦輝就是一例啦。
我朋友剛好是在這一行,所以曾經聽他抱怨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繼續聊一下我的看法,大聯盟基本薪資是四十萬美金,但是扣完稅跟醫療保險以後可能只有25~28萬吧。
但基本上,台灣只要出到20萬美金的年薪就可以增取到接近大聯盟級的選手,
原因很簡單,有些選手不希望做板凳,與其在大聯盟坐板凳球員,載浮載沉,
不如到亞洲來固定出賽,表現得好不但可以完成作明星的夢想甚至可以跳到其他職棒聯盟。
只是球團就是短視,只願意一年寧願花個20萬美金請三個半吊子洋將,賠掉戰績。
與其這樣,不如花個20萬美金找一個強投。
韓職洋將薪水從月薪一萬多一路拉到年薪30萬,我相信韓職的進步,洋將素質的提升是很大的原因。
gogo0524 wrote:
興農也不比LA NEW 和 統一有錢,但是興農就很敢花...(恕刪)
興農有很敢花嗎?
之前張泰山打出好成績(安打王與全壘打王),年底「只」加薪了一萬塊,大家忘了嗎?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6%A3%92%E7%90%83%E6%96%B0%E8%81%9E/2007/01/30
興農球團之前本來還打算搞個「浮動薪資」制度來惡搞球員薪水,這新聞,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80502
最近幾年來,興農的洋將大都是實力頗差的選手,洋投除了楓康、勇壯、剛雷或戰玉飛,大部份都在中職撐不久,洋打則是從怪力男離隊後,再也沒有找到很威的洋砲入隊了,洋將水準太差間接導致近幾年牛隊戰績不振。
興農真的很敢花錢在經營職棒嗎?
其實,我持保留的態度,雖然楊老闆的確在經營職棒方面花了不少錢,但是有些作為與兄弟象高層比起來,有時候真的有種半斤八兩的感覺....

對於無法溝通的人,就不需要浪費時間在他身上了。認真就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