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是松山中央OB, 山村路直的學長(2000 大榮逆指名). 當他回憶到當初高中時代的比賽, 他說一般來說在縣大會大概投手都是用直球在對決, 超過130算很快了. 直球120幾算ok. 他們遇到縣內最強等級球隊松山商, 打山村的球打的嚇嚇叫的那人, 大家本以為會進日職, 但事與願違. 後來那人來到台灣, 打的還不錯. 那人是 吉見宏明.
我要說的是, 不要大家都被淺倉南, 雨宮雅玲或長澤雅美, 所影響. 日本高中棒球很熱血沒錯, 拼戰精神200分沒錯. 再加上還有300分的應援團. 其實就算拿到夏季甲子園優勝的那隊來跟台灣玉山杯冠軍的那隊pk, 也不過是五五波而以.
日本強是強在, 他們進了職業後的訓練&打擊環境, 以及教練團. 好的環境讓一些適合吃這行飯的人再進化. 台灣的職業打球環境真的落後日本很多很多年, 這也讓很多球員在進職棒後沒辦法有太多的進步. 以至於在職棒這個等級輸給日本.
再舉一個例子, 兄弟的小林亮寬, 他當初是PL的2號先發. PL高校算是日本高校野球的傳統強隊了(出過桑田真澄&清原和博), 他後位指名進羅德, 在沒有太大的進步空間後, 被戰力外. 輾轉來到台灣. 請問, 他對cpbl的打者壓制力有到哪裡?
最後一個例子, 桐生第一的一號先發, 第一指名進日職, 拿過新人王. 一樣被日職戰力外&輾轉來台, 展現出來的壓制力比小林好上一些, 但並沒有到可以屠殺的等級. 那人是 正田樹.
說了那麼多, 我只是想說, 台灣的棒球水準沒那麼差. 只是到棒球最高的等級"職棒", 環境不好. 要是哪天各球團把環境搞好, 球隊經營得更好, 讓高中&大學打球的小朋友不要再好高騖遠的隨隨便便以MLB為目標, 而以進CPBL為夢想, 當那天的到來, 台灣的棒球相信至少可以跟日韓平起平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