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Km 速球打不到的問題很簡單,因為你平常見不到嘛

我一開始進來還以為是"因為你看不到150KM/H的速球"

結果看清楚是"不常見到150KM/H的速球"

不過,好像在物理上有說過.....

球速超過多少KM/H眼睛就看不到,要用猜的了....

不過,台灣那麼小,要拿來跟國外比...真的還差的遠...

就算是"國球"也是一樣阿....
海尼根豆漿 wrote:
球迷批評還需要什麼資...(恕刪)


職棒今年都差點要少一隊了…
看著轉播時冷冷清清的球場
而你所說的球迷到底在哪裡?
球就算投到150...老實說沒尾勁還是沒用呀....

只要出手時扣球的方式正確,就算速度不到100的曲球也是照樣會轉彎,
要飆出速度還不如把尾勁練起來。練習場的150雖然很快,但是叫個有尾
勁的投手,投130打打看就知道,什麼叫恐怖....

那種飆過去有風聲的球,要親自打過(或接過)才能理解,為什麼在大聯
盟中過半的時間都是投直球....(誰說那是直的,那根本就是變化球~XD)
-= 散仙 =-
dudance wrote:
職棒今年都差點要少一隊了…
看著轉播時冷冷清清的球場
而你所說的球迷到底在哪裡?
(恕刪)



所以呢?

您現在所回覆的與球迷有沒有資格批評一點關係也沒有吧?


您自己都看轉播了...又怎麼能奢望大多數人買票進場?

千錯萬錯都不應該是球迷的錯吧?

有批評才會有進步,但偏偏這些批評要會打棒球的人才夠"資格"說?


消費者嫌麵煮得不好吃,老闆卻說客人又不是廚師,哪裡來的資格批評?

天底下哪有這種事的........
上一句球迷、下一句消費者,但怎麼都沒看到球迷跟消費者?
有的只是旁觀者吧?旁觀者沒資格批評到是真的

你可以繼續往不相干的方向扯,也可以繼續倒果為因
但講得坦白一點,你以為職棒就是負責免費幫你培訓人材,然後打國際賽給你看嗎?
若是如此,怎麼不叫王建民回來幫忙打球呢?
平時置身事外,心血來潮時吆喝批評一翻,倒像是人家欠你的

我是球員的話, 沒比賽的話就會跑batting cage練習吧, 最少可以熟悉那球速說.
dudance wrote:
上一句球迷、下一句消...(恕刪)



所以球員成績不好,球賽票房不佳全都是球迷的錯?


批評原來是需要考張證照取得"資格"的勒?

會批評表示還會去關心會去看球賽

絕大多數人根本連看都不想看了不是?


有這種保皇黨員...也難怪台灣的球員過得那麼安逸...
球迷當然可以批評職棒,但老問題還是一樣…球迷在哪裡?
看過職棒轉播的就是球迷,那先確定自己不是支持美國比較多吧,以免真打起來不知要幫哪邊加油

國內職棒如果大家支持的話,當然就會變好,這是很現實的經濟問題
當然你也可以等它變好之後再支持,就如同等到國家所有的建設都蓋好之後再開始繳稅一樣
我不知道這種心態在日常生活裡叫什麼
但如果這種心態在職棒裡就叫球迷的話…也難怪有人敢一再自稱球迷啦
需要更高的薪資待遇以留住高水準的球員,
需要更多外國教練、訓練員,以及相關運動知識的引入,
(我不是說只有國外的好,但整體來看,台灣的確是差了一截。)
需要更多的投資來建設體育發展環境,
從中小學紮根、並有在學球員畢業後的出路安排、球員退休後的出路…等,
這投資的金額不少,而且沒做好會虧錢,
若能確定「做好」的機率很高,那廠商就會敢於投資,
到底怎麼做,我覺得規劃是不缺,比較缺的是執行力。
政府需要多點作為,重要的是要發揮帶頭的作用,
整體拉上來以後,還怕沒觀眾?
有人氣就有商機,投資多就可以用來發展,發展更好又可以帶來更多觀眾,
啟動這個循環,需要觀眾、需要投資者、需要有水準的比賽。

台灣體育的餅一直做不大,因為餅老是被搶著分。
台灣的文化預算少得可憐,體育預算我看也不多。

哪天中職比賽的投手丘上只有發球機,那可能也是一項創舉,
至少除了研發太陽能車或是足球機器人以外,台灣又多了一個可以發揮的地方,
看能不能把發球機研發成跟子彈一樣快,每秒六七百公尺,習慣後出去國外打比賽反而很吃香,
不過可能就沒有打者跟捕手敢玩了…

古典學派的供給創造需求,凱恩斯學派的需求創造供給,誰是誰非讓有興趣的人去討論
不過就國內的運動而言,供給似乎難以創造需求

跆拳道己經夠水準,金牌都拿過好幾面了,結果跆拳有變成全民運動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