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外國教練、訓練員,以及相關運動知識的引入,
(我不是說只有國外的好,但整體來看,台灣的確是差了一截。)
需要更多的投資來建設體育發展環境,
從中小學紮根、並有在學球員畢業後的出路安排、球員退休後的出路…等,
這投資的金額不少,而且沒做好會虧錢,
若能確定「做好」的機率很高,那廠商就會敢於投資,
到底怎麼做,我覺得規劃是不缺,比較缺的是執行力。
政府需要多點作為,重要的是要發揮帶頭的作用,
整體拉上來以後,還怕沒觀眾?
有人氣就有商機,投資多就可以用來發展,發展更好又可以帶來更多觀眾,
啟動這個循環,需要觀眾、需要投資者、需要有水準的比賽。
台灣體育的餅一直做不大,因為餅老是被搶著分。
台灣的文化預算少得可憐,體育預算我看也不多。
哪天中職比賽的投手丘上只有發球機,那可能也是一項創舉,

至少除了研發太陽能車或是足球機器人以外,台灣又多了一個可以發揮的地方,
看能不能把發球機研發成跟子彈一樣快,每秒六七百公尺,習慣後出去國外打比賽反而很吃香,
不過可能就沒有打者跟捕手敢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