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多都一年一約的...不是因為他是洋將...他們是針對本土球員有限制打幾年才取得FA資格。張誌家跟林英傑得到的對待夠不夠好,終日受傷或是狀態低迷..想想如果他們是在美國有幾支球隊會養他們那麼多年吧?不見得美國或日本就一定誰比誰好...。舉個例,相對於美國來說,如果當年郭泰源、郭源治去的是美國,也有幸取得一樣出色的成績,他們今天是否仍會有如其現在對其當年母隊般的對美國球團擁有些許影響力?每個國家的職棒有其文化,就像同一個國家內的不同業界的公司都會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一般,何苦因為一些意識型態去全盤否定某一方?而那些堅持投手投100球以上就是過酷的朋友們,是親身經驗或是這幾年來到台灣的大聯盟觀念下得到的訊息?日本投手的確相對被操的厲害,但兩國選手受傷的數據是否有過科學的統計?且兩國文化下,選手對生活與對體能的維持各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我想決大多數的我們都沒辦法給一個肯定的答案。否則,松阪與紅襪又何必爭論?
科科科一號機 wrote:嗯這個不知道有沒有專...(恕刪) 前面的不好意思..."小"沒什麼其他意思啦~就是語助詞 講習慣了~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相對於在台灣打球的選手的防護都是超高標準但是日本動不動就要求完投..投完都將近140球為什麼要定出100球呢?美國這種打科學棒球的國家要這樣定一定有原因~應該是正常投手在一般狀況100球過後體力會比較不堪負荷基於風險原則~假設同一個投手...一次投100球可以在自己能控制體能狀況下分配力道140球呢?為了使球速及球威不至下降太多~必定要從身體擠力量出來~大家看過王建民的例子....大腿力量不夠就要從手臂擠出來協調性出了問題~久了累積下來自然而然就容易受傷~松坂大輔其實也不見得是美國操壞的...說不定是在日本那麼多年這樣操累積下來的炸彈~說遠一點...我們這次的風災也不就是台灣多年不重視水土保持...導致大自然的反撲~是誰的錯?難道就真的要馬先生負全部責任嗎?應該也不能這樣子吧!!
剛剛突然想到一點...美國對國外球員回國參加國際比賽的要求比較嚴苛日本則相對寬鬆~個人希望啦....要說我不愛國也好!最好那些球員都不要回來比賽...為了從沒積極重視台灣球員生命的台灣付出自己的未來...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
richard7083 wrote:前面的不好意思.....(恕刪) 大大說的很多點也挺有道理,小弟也在此針對您的見解提出一點個人的意見。也希望了解,小弟絕無筆戰之意,只是單純提出一點不同看法一起思考。richard7083 wrote:美國這種打科學棒球的國家要這樣定一定有原因~ 其實同樣的句子,如果將美國換成日本:日本這種打科學棒球的國家要這樣定一定有原因~我想這句話也說的通的。況且投手在投球時力量的分配原本就是很微妙的力量分配的差別。換個角度來看的話,一個有能力投出150km up 的投手在日本也許平均用143km - 145km 左右即已堪用,但到了美國,是否他需要提升這標準?因此相對造成身體的更為疲勞?坦白說,小弟並沒有答案,但只不過希望藉由這個思考方向來一起參考看看。至於美國跟日本的訓練誰比較重下半身,我想這答案一般是有共識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