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268 wrote:
我不太認同, 好的運...(恕刪)
奇怪了, 你一下子說國內棒球環境不好, 不如解散中職讓球員去國外發展, 一下子又說以前紅葉時代環境不好也能打出好成績, 你的立論基礎到底是什麼?
你真的認為解散職業棒球, 像以前一樣有實力的赴美、日發展, 國家需要他們時再徵召回來, 加上國內的業餘好手就能打出好成績嗎?
你真的認為其他國家棒球的進步都是像中美洲國家那樣菁英球員往國外發展, 增強國家代表隊的實力嗎?
你難道不知道除了職業棒球之外, 歐洲、中美洲每年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聯賽跟聯盟, 每年比賽場次不會比中職少多少嗎?
沒有合適的環境, 沒有經常性的比賽磨練經驗, 難道球技就會憑意志進步? 紅葉傳說憑刻苦耐勞就能再重現?
現在的棒球已經跟幾十年前差非常多了, 再像這樣只講求意志, 缺乏完善的環境, 就算贏得了短期國際賽, 實力還是不如人的.
中職就算缺點很多, 但它起碼是一個養成球員的環境, 起碼是一個球員可以賴以為生的職業, 難道每個棒球選手一定都要在美、日職站穩卻才算好選手嗎?
沒有了中職, 你認為真的會如你說的, 有能力的球員都往國外發展, 國內棒球靠這些旅外球員, 加上在國際賽中累積經驗的業餘選手, 就會提升, 會比現在來得好嗎?
沒錯, 台灣現在的棒球, 或者說是體育運動, 對很多人甚至政府來說, 都沒那麼重要, 如果真的那麼重要, 還會淪落到現在這種地步嗎?
每次只有在中華隊、王建民、林義傑等好手獲得好成績後, 大肆報導順便宣示是某某運動是台灣的驕傲之類的, 過一過一陣子運動迷的癮
等熱潮一過, 這些選手的現況, 這些運動的後續發展, 就只剩少數人仍會注意, 多數人好像都忘了曾有這麼一回事一樣
而這些或許說不上實力超群的選手, 回到中華職棒打一些人認為上不了檯面的比賽時, 他們不關心, 國際賽時打不好, 好像都是這些球員害的
那麼請問該派那些球員? 上面提到的到國外發展的旅外球員嗎? 球團願意放人嗎? 他們願意回來打嗎? 人家也是有自己的事業要顧的
沒辦法只好拉這些一些人眼中不算高手的選手下來打, 再跟他們冠上什麼夢幻隊的稱號, 就好像非有好成績不可
要知道現在的比賽條件跟以前已經不一樣了, 以前都只有業餘在打, 日、美一些年輕球員十八九歲就進入職棒, 憑中華隊的業餘菁英或許還打得贏
現在很多比賽都能派職業球員參加了, 還相信我們的實力贏過別人很多? 還相信憑我們這種棒球環境跟人數可以打贏人家?
歐洲、中美、日韓的進步, 憑的也是很多選手的參與跟有前景的未來, 自然能鼓勵選手向上發展、提升整體實力
而我們卻有人在高喊廢除中職、回歸業餘, 來作為拯救國內棒球的一帖良藥? 豈不是捨本逐末?
最後再回到打球態度上, 請問那些質疑中華隊打球態度的人, 你們有好好把球賽看完嗎? 你們有到現場看一些攝影機沒拍到的畫面嗎?
還是只是憑一些報導跟結果, 或是隨意轉到轉播過來看比數, 就給球員判下一個打球態度不好的定論?
那這些打球態度不好的球員怎麼在對美國那一場, 才不過是對荷蘭那一場的前一場、前兩天的事而已, 卻被大家說很有拚勁?
短短幾天而已, 請問變的是球員, 還是球迷? 再多想想吧!
0836449 wrote:
這段話有點不太了解...(恕刪)
我的意思是說, 雖然球團經營得不太好, 至少也提供球員們將來一個出路, 球技也在職業比賽中變得較為成熟
中職的經營的確一直都沒改進, 但至少也對台灣棒球提供一個發展空間, 沒了中職, 我不相信會比現在來得好
球團也不是作慈善事業, 以台灣的人口跟經濟條件, 要持續投入在職棒不但需要熱情, 更需要資金, 像La New的劉老闆就很辛苦
但就連最令人詬病的楊老闆跟洪老闆起碼也都為台灣棒球貢獻一些的心力, 一打不好就把錯全怪在球員、教練跟球團會不會太不公平了?
嘴裡說平時不太看棒球、不看中職, 卻無止無盡的批評這些球員、球團的人, 又做了些什麼?
懶得說了, 反正想支持的就支持, 愛看球的就繼續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