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現役運動員的訓練過程就會懂了
很多都是運動員自己花錢訓練 在國際上單打獨鬥
好不容易有點成績
如果運氣好 剛好能碰到這種超大型賽事
被徵召入隊的話 除了自己的行程要改掉 甚至取消
連例行的訓練也要視賽程重新調整
然而
除了賽程被影響之外 還要面對很多官樣文章 政治立場
謝淑薇就是個例子
如果不是很有名的賽事 往往都是臨時抓人
直到比賽前幾個月才隨便找幾個 好像比較有天分的
臨陣磨槍 硬推上場
可以想見 成績也不過爾爾
訓練場地 器材就不用說了
最大的阻力往往是 官樣文章的繁文縟節 還有政府官員”視察“ 蹭熱度
反而影響運動員的訓練與表現
除了這些之外
沒錯 得獎 是運動員自己的榮耀
但是也幫大家在國際上拉了一些注意力
除此之外 因為台灣的整體環境並不像國外各種職業比賽比較盛行
運動員可以依自身能力在賽事賺錢
退休後 還可以當教練等相關職業或廣告代理
一般的運動選手都退休之後只能做點跟專業無關的小生意養家餬口
否則 轉回頭來說
我們的政府除了蹭運動員熱度
行政官坐商務艙 運動員坐經濟艙
跟實際訓練無關的掛名教練團
很莫名其妙的一堆不知所云的行政費用之外
還真的是看不出來有作了什麼真正實際幫到運動員的作為
之前在訓練場看到 定向飛靶選手訓練就已經說不出話了
每個選手拿個木桿訓練走位
走到定位 擺出姿勢 就算是走位訓練
每天也只有固定的彈藥配額
反觀美國女子不定向飛靶的 Kimberly 連續五屆都有得獎
我有算過她平均一天的彈藥費約略在台幣 10000-12000 之間
確實數量我忘了 但是印象中差不多是台灣訓練的十幾倍
上面的數字還不包括飛靶泥盤的費用 跟機器 場地
台灣的運動員培養系統真的該打掉重練了
除了得獎運動員的國光獎金
還真看不出來政府到底作了什麼
個人積分:753分
文章編號:82648585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首先,美國各大城市花大筆納稅人的錢去蓋球場,
這不就和台灣政府補助運動選手一樣?而且補助是給球隊,
不是給球員,明顯的把錢弄進私人口袋,議會照樣通過。
.......
況且運動風氣還有益於提高國民健康,團結國民意志,
最終達到促進生產力的功效。
所以平常的補助不是很正常嗎?
至少這球場可以提供大量的觀眾去看球賽, 球隊及市民都可以爽用數十年沒問題, 而且球隊帶來收入, 也會繳稅給市政府, 年輕的學生看到這些球員成為運動明星, 致富, 成為他們的榜樣, 又可以帶動整體市民的運動風氣.
反觀奧運女子舉重及女子拳擊的獎牌能帶來甚麼嗎? 僅僅是台灣人自嗨一個月, 奧運結束一個月後還有人在乎嗎? 這些運動員之後可能會面臨永久性的運動傷害(特別是舉重選手),她們也沒辦以舉重為職業帶來多少收入, 頂多轉職為教練, 招收數量有限的學生, 收入也不會太好, 很慶幸台灣人錢多, 願意納稅養他們.
如果沒有年輕人把她們當偶像,學習她們, 我不認為國家獎勵這些選手, 可以提升台灣的運動風氣, 我記得台灣女子舉重在奧運拿過2面金牌, 在奧運舉重上的表現不輸給美國, 但是台灣人重量訓練的風氣遠不如美國, 這就是一個明顯的事實.
美國人是為了健美,健康而去重量訓練, 享受運動, 快樂又自信, 不在乎國家拿幾面金牌, 也不在乎別國的看法.
台灣人是為了拿奧運獎牌及獎金而去重量訓練(還有人民自我感覺良好), 損害健康, 人民自嗨又自卑, 在乎國家拿幾面金牌, 也在乎別國的看法 .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用你同樣的論點,信不信隔壁老王母豬爬上樹了也能扯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