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速公路內線」這個話題上大體可以分作兩派觀點:
一派主張「不管你開多快,內線是超車車道勿占用,超完車就請回到中線!」。
另一派主張「只要我開到最高限速,我就能在內線車道行駛!」。
原本以為這個話題應該爭執個兩三天就會落幕,因為我人在日本環島數千公里的路程中,從來沒看過有人開車或騎車持續占用高速公路內線行駛!因為在日本「內線車道為超車道,非超車勿占用保持淨空」這件事情是完全不需要多解釋的,但想不到在台灣這個話題,竟然可以衍生成用一堆數據或法條來佐證自己堅持的是對的?
「限速100km/h,我錶數都開到110km/h了!為什麼我不能走內線?」
「我GPS都顯示我時速XXX了,憑什麼說我是龜車?」
「為什麼我要讓超速的人超我的車?」
「我走內線走的好好的,要違規超速超車的人你自己想辦法!」
「法律規定小客車得以用最高限速行駛於內車道...」
blahblah...
很驚訝,真的。我驚訝的是在日本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台灣卻可以爭論成這樣!WHY?並不是崇洋媚外的要說國外月亮比較圓,而是當其他國家有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事情時,我們的確是該好好學習...

日本對於高速公路車道的定義,宣導的非常徹底:
走行車線(そうこうしゃせん)とは、高速道路・自動車専用道路の本線車道において、複数の車線が設けられている場合の一番裏側の車線(追越車線)以外の車線の通称名である。
追越車線(おいこししゃせん)とは、高速道路・自動車専用道路の本線車道において、複数の車線が設けられている場合の一番裏側の車線の通称名であって、主に追越しをする場合にのみ通行を許されているため、このように呼ばれる。
中文翻譯:
一般車道(日語:走行車線)是指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的主要車道,當車道設計為複數車道時,則是指內線超車車道以外的車道。
超車車道(日語:追越車線)是指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設計為複數車道時,最內線的車道,由於只允許在超車時行駛,因此予以該命名。
而實際在日本高速公路上跑的時候,也可以不斷看到高速公路上的路牌會宣導「內線車道為超車車道,勿占用!」,實際上也不會看到有人龜在內線車道慢慢開,甚至!偶爾看到時速絕對超過150km/h以上的超快車從內側車道超車之後,也是馬上打方向燈切回一般車道...為什麼別人可以視為理所當然做到的事情,我們卻要爭個面紅耳赤還沒有結果,甚至進入了詭辯的漩渦中?
我想,提升一個層次來看這個問題,這是台灣人駕駛心態上和日本人徹底不同的原因...

日本的駕照是世界知名的難考、平成23年(西元2011年)沒透過駕訓班而直接報考駕照的合格比率竟然只有5.1%!然後交通違規罰則也是高到不行,舉例來說台灣無照駕駛只罰個6000元,日本無照駕駛是直接罰¥30万円,折合台幣約11萬!遠遠超過兩國的物價水平的差異。另外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者將面臨天價賠償金,駕照也極度容易因為誤觸交通法規而被吊銷,加上重考駕照更將是難上加難...因此,日本普遍的駕駛心態是「讓」!
但反觀台灣的駕照太好考!交通違規罰則又太低,從不斷有酒駕肇事的社會新聞就能得知,台灣的交通法規嚇阻力的不足!再捫心自問,平常有開車騎車的朋友們,在上下班尖峰時刻路上看到的景象是什麼?爭道!大鳴喇叭!搶黃燈搶紅燈!違規駕駛司空見慣...可以見得,台灣普遍的駕駛心態是「搶」!
在日本的高速公路,慢車會主動讓快車通行,被讓路的快車也會在超車後閃兩下雙黃燈表示「感謝」,普遍駕駛者之間有一種「互相禮讓」的默契,也因為大家都害怕發生交通意外,遇到可能發生狀況時會彼此互相禮讓,因此交通自然順暢又安全;但反之在台灣的高速公路,有位就鑽、有路就搶!閃燈要我讓路?別想了!還加速讓你沒辦法超車咧...以「搶」為出發點的駕駛心態下,面對狀況就是爭先恐後的擠在一起,不但交通打結而且非常容易發生事故,這也就是日本和台灣在交通觀念上的差距。
(日本交通警察鐵面無私,只要駕駛者一不小心犯錯,就算跪地求饒也沒用的...)

在日本騎重機旅遊真的是極致的快意騎乘體驗,特別是上高速公路的時候!這次環繞日本所騎乘的車種是YAMAHA頂級仿賽車YZF-R1,車重僅177kg卻擁有180匹馬力!最高速可達287.7km/h,11.5kg的扭力讓我可以在任何速域中都擁有極靈敏和強大的超車能力,騎乘這樣馬力重量比大於1:1的速度機器在日本的高速公路上奔馳,是此生最爽快的騎乘經驗...不過我所指的「爽快」,並不是指我榨乾了R1的性能,在日本高速公路上不要命的瘋胚,而是在挑戰重機日本環島的這一路上,為求安全第一我大多都只是在限速下巡航,但由於高速公路的內線道總是淨空的!因此當我在一般車道追上前車時,我總是能非常安全的轉至內線車道超車,然後再切回外線繼續向前奔馳,我從來都不會遇到「想超車要找縫自己鑽」的情況。

反過來,當天氣不好、路況不佳時(例如下雨地面潮濕、或是氣溫太低擔心路面結凍),因為我不敢將速度拉太高,如果又遇到高速公路只有單線道,我只要看到照後鏡中有車輛慢慢靠近,我就會打閃燈靠外側讓後車先行通過,也幾乎每一台被我讓車的車輛,在超車之後都會閃雙黃燈向我致意,這樣互相禮讓的感覺真的是非常好!彼此都有更安全也更快速的駕駛空間,也總是能保持著愉悅的駕駛心情。

「搶」和「讓」,到底哪一種駕駛心態比較好?我相信聰明人都很清楚,也許我們沒辦法要求別人都做到,但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先來做這件事情,不論開車還是騎車上路,以「讓」為出發點來駕駛,會發現一路走起來會更安全、心情也更好!台灣是個很美麗的地方,身為台灣人我當然也熱愛這塊土地,喜歡在這個美麗的國家旅遊,但我們的交通環境目前真的是比不上其他更先進的國家。我期待從我自己做起開始,可以慢慢感染別人、進而改變這整個大環境!期待未來當外國人來到我們台灣旅遊時,會由衷的說出「哇!在你們台灣開車/騎車真是種享受!」...

各位愛台灣的朋友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