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交通建設成為炒作房產的共同正犯---機車建設平民交通是振興經濟又能平抑房價的不二法門

房價居高不下,政府雖然先後祭出奢侈稅,國民住宅,實價登錄等方案, 但大體皆治標而不治本,尤其面臨經濟不景氣,政府『拼經濟』翻來覆去不外乎兩招,一是擴大財政支出,二為增加貨幣供給額,這兩把凱因斯傳下的刷子雖然好用,不過數十年來也難免招式用老,不就是興奮劑和抗生素嗎?

興奮劑和抗生素吃多了,不是傷肝,就是敗腎,不是傷脾,就是損胃。 貨幣供給增加直接刺激通貨膨脹,房價首當其衝;為了擴大財政支出胡亂建設不但造就無數蚊子館,更提供建商炒作地皮源源不絕的材料, 所以現在越不景氣,房價越是高漲,只有一日財政崩潰,房價泡沫化,到時平民百性身家完好拿得出錢買房子的,又能有多少?

10月份天下雜誌一篇文章『土地開發利多 政府炒地救經濟』就點出
其中關鍵,尤其引述台經院主任高仁山「如果公共建設沒辦法讓創業更容易、讓市場變大,建設帶來的房價上漲,只不過是炒作而已。」

而在所有公共建設中,交通建設一向是重中之重,畢竟人盡其才,地盡其力, 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皆需交通為基礎,交通就是要打破地理上的限制, 解決距離的障礙, 甚至促進資訊的傳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但是鮮有人把交通建設可以平抑房價聯想在一起,所有的思維都將交通建設當做買房買地的重要因素,是房價上漲的推手。

也就是說,交通原本是要打破藩籬和障礙,但因為交通建設無法普及,且物以稀為貴,使得交通建設本身成為重要的交易標的,也將交通建設周邊地區樹立了更高的城牆。

現在科技進步, 行動通訊上網不在話下,捷運一條一條蓋,但奇怪的是,有一個新名詞『天龍國』,雖然大家對『天龍國』沒有一致的定義,但『天龍國』最大的特徵就是捷運,苗栗燈會塞爆火車站,民眾PO文「沒捷運,就不要辦大型活動」,就被視為典型的『天龍國』價值觀。

可見捷運雖然解決部份問題,也是當前交通建設的主流想法,但捷運並沒有解決真正的『交通』問題,即使台灣土地面積就這麼小,還可以造成國中有國的異象,比之數十年前或幾千年來交通落後的年代,也從沒有發生過這種怪事。更別說捷運是炒房炒地原兇首惡了,捷運真的是我們的福報嗎?

福報不是應該每個人想要就能夠擁有的嗎?如果一項福報是大家搶破頭,價格哄抬得比天還高,花費數十年建置,地層下陷地下水流失,甚至造成有福報和沒福報的界限,有福報的人自認優越,沒這福報的人自卑或眼紅,這種福報算是福報嗎? 這和赤裸裸的炫富有何不同?

檢視國家諸多交通建設,『振興經濟重大交通建設計劃』也好,愛台12建設也罷,光是建構全台便捷交通網一項,總經費就超過1兆2千億,幾達台灣一整年歲入,其中皆以捷運、鐵路地下化、和快速公路為大宗,機場捷運50公里1200億,五楊高架40公里900億,鐵路地下化後功能一樣,一公里100億,這些建設消耗了絕大部份歲收,卻只貢獻短短幾十公里的建設,所以即使政府不斷打房,炒房名人帥過頭斷言台北市房價只會漲不會跌,原因很簡單,如此龐大的資源投入大台北,房價怎麼可能跌。

這些高度集中的重大『交通』建設,不但只以城市為核心,興建時間也以十年為單位。造成財政惡化就不用說了,『交通』建設不但無法平衡城鄉差距,解決距離障礙,人口反而更向城市集中,房價更高漲,人民只會更憂鬱,真是對『交通』的一大諷刺。

很多糊塗人會說這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北京、上海、東京都是如此,沒錯,這些都是2000萬人口的大都會,才能撐起一張有效率的捷運網。台灣未來的願景,是全台人民都搬到天龍國嗎?

2300萬人住一起,多好,加速都更,建高樓叢林,大家住在膠囊夾艙,專業分工,非必要工作全部外包,捷運蜘網遍佈,上班搭捷運有專人推屁股,嬌小女性可以『懸浮』在車箱,節省座位,多有效率,又節能減碳。

藉著科技的幫助,毛澤東『人民公社』的夢想終於可以完美實現,這次不會再死4000萬人了,無怪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10日在中共十八大記者會中表示,台灣的機場、公路、軌道交通已經有些落後,要幫助台灣建設,可見兩岸政府有志一同,向毛主席的高瞻遠矚致敬。

上述情節或許有些人覺得稍嫌誇張,但『推屁股』和『懸浮』是真實發生的,比之螻蟻尊嚴尚且不如;大都市底層無數人民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也是事實,我們要仔細考慮,這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再退一萬步想,當初北二高剛建好時空蕩,現在也堵滿;汐五高架建成,上班五股到內湖好快,可是顛峰時間光上、下交流道就占去40分鐘,下雨天更要等1個小時以上;雪隧開通後每次要走不是堵車就是高承載管制,五楊又能夠維持多久的順暢? 建越多條快速路,就越鼓勵汽車,好似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永遠都塞滿為止。

就是這些重大的交通非交通的振興經濟建設大而無當,曠日費時,敝大於利,人皆無感,所以吳敦義當行政院長時首倡『庶民經濟』,這個口號顧名思義,聽起來不錯,但是要怎麼做,想來想去就只好鋪地磚了,馬英九當台北市長時就會這個。

其實不管庶民經濟、重大經濟,要使經濟發展,又能平抑房價很簡單,最近打電話常聽到一首『說到愛』很好聽,其中一句歌詞『懷疑幸福的存在那瞬間 其實早就擁有』。

其實我們早就擁有1500萬輛機車,打開交通部網頁,點交通統計,可以看到『民眾日常使用運具調查』,包含台北新北各縣市皆以機車比率最高,達48.5%,所以要『因地制宜提出減緩私人運具成長之措施,以吸引民眾搭乘公共運輸』。

看看這是什麼荒謬的結論,機車數十年來一直是交通主力,這不需要統計,未來也會是交通主力,不用異想天開,妄想什麼工具可『取代』機車,從1976年十大建設以來歷年交通建設累積投資超過3兆,全部排除機車,包括台北地區機車數量卻年年增加,就算再花3兆,機車有可能消失嗎? 甚至減少都不可能。


從交通的本質來看,小叮噹任意門可說是終極交通工具,如果家家戶戶有任意門,就再沒有炒房的問題,沒有地段的限制,房價回到建築成本。但若任意門興建成本構造有如101大樓,則任意門所在地段必價格飛漲,非平民百姓可負擔。

機車雖然不及任意門神奇,但是家家戶戶甚至人人都能擁有;機車不但兩三公里內交通方便,十幾二十公里也很方便,若時速60,30公里也不過半小時就到了。可是基於長期的偏見和歧視,政府故意讓機車不方便,不但在建設上刻意忽略,使用上加以限制,還想出種種陰謀整機車,塑造機車污染、危險、落後、混亂的形象。試想若政府每年花1000億投資機車建設,騎機車能不上流美嗎? 說不定還比捷運更安全,也不用擔心SARS等疾病傳染。

早在幾年前,知名房產觀察家顏炳立就曾投稿『開放高速公路給機車族吧』,如果開放,三峽很方便,汐止很方便,林口土城都很方便,這些是不花一毛錢的措施,就可以大大改善人民生活,平衡大台北周邊房價。可惜政府「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加上長期愚民教育洗腦,情願花十幾億去搞腳踏車建設,也對機車不屑一顧。

無論政府或企業,大家一天到晚把創新掛在嘴邊,可惜總是說得好聽。交通通勤和房價飛漲一直是民怨冠亞軍,如果我們過去的思維和建設方式能成功,我們早就成功了,每種工具都有其價值,我們應該要有創新的思想,將我們已經擁有的機車更加活化使用,騎乘環境加以改善,就是最『有感』的平民交通建設,全台灣人民都受惠,當然也就促進『庶民經濟』,至少上班上學輕鬆多了。

馬政府目前滿意度只剩13%,這樣下去是沒希望的,不但人民沒希望,國民黨要繼續執政也沒希望,連經濟學人也來補一腳『Ma the Bumbler』。為什麼情願等死,也不肯『創新』一下呢? 念頭一轉,世界無限美好,就算是丐幫又怎麼樣。所有金庸筆下的人物,喬峰不就是最英雄、最氣概的一位嗎? 黃容不是最集聰明、美貌、才華、管理能力於一身的人物嗎? 丐幫在這兩位幫主手中都好生興旺,人人敬重不是嗎?

丐幫沒有錢,但有的是人,有的是武功高強、忠肝義膽的能人義士,好好經營,做的一樣是為國為民的大事業。

台灣機車多,好自卑嗎? 加拿大溫哥華現在廣建機車停車位鼓勵騎機車;湯姆漢克記者會會點名洛城應該像台北,大家騎機車;世界銀行交通投資項目專家史密斯認為『大陸不顧國情盲目追求北美式汽車化發展道路恐怕最終會自食惡果,台灣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以輕型摩托車機動車作為個人主要交通工具,這些都可以成為大陸參考借鑒的對象。』

機車體積小,亦復節能減碳效率高,兼具個人運輸和大眾運輸節制個人資源使用的優點,只要投資一點,必然得到數倍的效益,是一本萬利又收效迅速的有感交通建設,也是振興經濟又能平抑房價的不二法門。

開放高速公路給機車族吧!

中山高五楊高架段鑲金 40公里882億

交通部『民眾日常使用運具調查』

北市10大民怨 交通壅塞 最讓人賭爛 房價高漲排第二

整體運輸規劃研究系列-重大交通建設對國家及區域發展之影響研究

機場捷運各標工程概述 桃園機場捷運工程建設總經費約1138.5億元

打破偏見---揭露機車遠比公車捷運環保的真相

打破偏見—在台灣騎機車比在美國開車還要安全

停車資源分析 --- 一輛汽車可停多少部機車

新片騎機車 漢克斯:洛城應該像台北

溫哥華綠色摩托車城市 溫哥華鼓勵機車交通

經濟學人:媽的蠢蛋(Ma the bumbler) 失去光環的寵兒

土地開發利多 政府炒地救經濟

陸商務部長:台交通建設落後 盼開放陸資

蔡建雅『說到愛』懷疑幸福的存在那瞬間其實早就擁有

毛主席『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

東京擠壓:東京上班族共同的痛

大陸城市禁止電動自行車鼓勵汽車,世界銀行交通投資項目專家史密斯表示大陸最終會自食惡果,台灣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以輕型摩托車機動車作為個人主要交通工具,這些都可以成為大陸參考借鑒的對象
樓主 辛苦你打這麼多字
台灣一堆人都認為機車就是落後 製造噪音 汙染空氣
而且光機車走內側和直接左轉就一堆人反對了
反正機車就是要靠邊騎,最好騎到水溝蓋
這種觀念超多人認同的
所以要建設給機車 這是很困難的

joek520 wrote:
樓主 辛苦你打這麼多...(恕刪)
台灣一堆人都認為機車就是落後 製造噪音 汙染空氣

一般民眾這樣認為也就算了,政府官員也這樣認為的話
就很糟糕了,因為這就是官員在豎立交通的階級意識。
開車就是高尚、進步,騎機車就是落後。
orea2007 wrote:
一般民眾這樣...(恕刪)

真的,連騎機車的大眾都是這樣認為的
只能說政院洗腦超成功的。

MartyrNO1 wrote:
房價居高不下,政府雖...(恕刪)



推用心

+5
[iframe]http://www.youtube.com/v/[/iframe] 韓國三星無商德抹黑攻擊1.拒絕點閱和回應三星廣告文2.減少三星廣告文章點

MartyrNO1 wrote:
房價居高不下,政府雖...(恕刪)

您說的真是太好了,
機車一直是最適合台灣的小僧人運具,
所以自然數量會多,
但政府長期以來漠視人民的選擇與真正的需求,
甚至打壓機車族的權益甚至將機車汙名化為汙染元凶,
導致許多人身為機車族卻仍不能認同機車,
各位朋友看完這篇文章還能不覺醒嗎?

zxrt2070 wrote:
推用心+5...(恕刪)


只能說 那些老的不死 我永遠看不見路權平等的到來
連對岸的政府都開始願意正視機的存在了,
今年春節返鄉的機車除了可以行駛國道外還派警用直升機護航監控安全,
而且以前就會有警車開道,
各地交警還設立服務站提供熱茶 藥品 修車工具等服務,
也在危險路段架設警示牌提醒騎士注意安全...
相關新聞請自行搜尋"廣東「摩托車大軍」返鄉 警直升機護航"~

joek520 wrote:
樓主 辛苦你打這麼多...(恕刪)


交通建設有時候不是只為交通,很大部分是為了經濟、內需。


騎機車的習慣是一回事,但是生命安全又是一回事。

我騎機車絕對不騎路肩,但是我也一定遵守兩段式左轉。這是守法。,

很多人都有不同的騎車標準,更多人認為怎麼騎都安全。但是只要大家守法,遵照規定騎車,交通就不會亂。

問題不是出在政府,而是台灣人太聰明了,只要被別人浪費1秒種,都是這些聰明人的莫大損失。

我常常在想:如果回到30年前那樣子,大家愛怎麼騎就怎麼騎,是不是就是進步呢?
我用600D寫日記

政府已經說謊十年了
至今沒有任何一台機車能上高速公路
重機上高速也三讀以過
交通部卻故意不實施
難道權限是 地方政府>交通部>立法院(交通部真的都當人民是白痴)

其他幾集在內容裡
反對團體就真的只是出一張嘴
連個報告都不用拿政府就聽信他的
這遊覽車公會也反對任何機車路權


對於機車的限制政府拿不出一個限制有利於安全的報告

台北市最多人民在用的交通工具
連台北市交通局局長都不知道機車的定位
這種人規劃的道路你敢騎嗎?



禁行機車最大的政府把人民當作提款機政策
請搜尋承德路平 又畫回禁行機車
台北市禁行機車罰單統計
98年26萬7千張
99年11萬7千張(經過機車黨爭取之下,大都改為只有內側一道禁行機車)
100年2萬4千張
現在部份路段又改回來了
台北市政府知道就算是錯誤的道路政策
只要有罰單開又不會有太多反彈聲音那就繼續錯誤下去
機車族醒醒吧
或許我自己已經死了, 現在的我只是義肢及電腦所構成的模擬人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