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運送油品的過程還滿多道關卡的!

剛剛看到U-CAR的這篇台塑的報導(https://am.u-car.com.tw/39771.html),
原來油站一年檢查超過7次油的品質,
而且油罐車載運送還滿多規範的,還以為是運鈔車咧。
另外滿好奇這個所謂的優良流量計自主管比例不知道佔比有多高,
我想這個應該也是消費者很在意的吧。
文章關鍵字
站在消費者立場嚴格管控確保品質,值得肯定
OOOOQ wrote:
剛剛看到U-CAR...(恕刪)


看起來這樣的管理模式比較以人性本惡的角度,
從油運送出來到加油站裝卸,一路被監控著(同一個地方停太久也不行),
我不是金融業,不過感覺起來這好像運鈔車會做的管控,
是說這對消費者也是種好事啦。
OOOOQ wrote:
剛剛看到U-CAR...(恕刪)


看起來油的運送管理機制是滿完整的,
不過其實消費者對於加盟的比較會有疑慮的反而不是運送過來的油,
而是加進去加油站的油槽後,到加給消費者的油箱中間……….,
就像這個: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71465
這個可能是大家更在意的,
只是看起來只能從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來檢驗了(看起來台塑看起來是一年7次以上)



OOOOQ wrote:
剛剛看到U-CAR...(恕刪)


長智慧了!
現在才知道原來油罐車還有分兩個槽,
所以其實可以一次運送兩種油
只是這樣會增加風險,萬一卸油卸錯了,損失可能就比車子加錯還大條
整個油槽就有得清了
OOOOQ wrote:
剛剛看到U-CAR...(恕刪)


看起來整個SOP真的滿多防呆機制的
不知道加盟與直營的有沒有差異,
不過看到"優良油量計自主管理加油站"這個
會讓人更想在直營站加油,相較來說好像是比較有可靠一些
不知道中油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標示
騙人的.

我朋友是台塑油罐車的司機.

他說有一次他同事回程的途中,加油站打電話來說油罐車未卸油就走了.


就是在卸油的過程中,卸油閥未開啟,然後傻傻的等,等到時間差不多了,看油管出口没油了,以為卸油完成就回來了.

回程都没發現整台車都是油,那麼重也没感覺.


然後#5說可能卸錯油,没錯,這個我同事也跟我說過,就是司機把92和95搞錯.
還好加油站的人好講話,也没追究.
夠扯吧.

所以,那個報導就是鬼扯.
公司訂了SOP,可是不確實執行,等到上級視察時,做個樣子拍照.

在很多公司都是這個樣子,相信多數人都有這個經歷.


這還滿扯的,是說如果照報導所說的,
他們一台車兩個油槽只能放同一種油
那像樓上朋友那樣狀況(沒加到油)是有可能發生
可是92與95加錯,這個大條的應該比較不可能吧!同一台車上只有一種油品的狀態下
莫非是另一個品牌?(只是另一個品牌的油罐車也是兩個油槽嗎?)
可是山隆也是用台塑的油,可是我怎麼看到是山隆自己開自己的車去載柴油
到自己的加油站加呀!
im872245 wrote:
可是山隆也是用台塑...(恕刪)


我們家這邊的山隆是中油的耶!
不知道是不是加盟體系用車不同,
倒是自從換新車之後,我就只加直營店的油,不管中油還是台塑
但是最近油價又慢慢上來了,所以辦了張國泰世華的聯名卡
在中油直營店還有折價不錯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