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弄不太懂
劃分快慢車道的10公分寬實白線作用
一般白牌機車
可以行駛在外線的慢車道上
但也可行駛在中線的快車道上
也就是,機車可以在這實線二側
任意切換

比較爭議的
有些狀況
中線的汽車,也可以跨過實線
走一小段
駛入路旁停車(如旁邊有賣場停車位)
或是前方巷口,他想要轉入
汽車也通常會跨線行駛慢車道

如果這樣
機車跟汽車都可以跨來跨去
為何要用實白線?
更有趣的
有些實白線快到了紅綠燈路口
又會變成虛白線
好像是這段路後
汽車才能跨線
之前的那段實白線是不能跨線的
所以,個人一直搞不清楚實白線的作用

假設實白線的作用
是區隔快慢車道
但卻已無實質作用,反正可以互跨
那何不直接畫成虛白線
然後把實白線畫在禁行機車道的右側
好讓騎士能更清楚辨別
跨過實白線,就是禁行機車道
畢竟有的二線道,內線也可能禁行機車
而內線路面又不會一直寫禁行機車
導致有些騎士容易誤闖超車

另外
目前現行的白實線分隔快慢車道
居然有些路段
慢車道路面標示限速40
中線快車道標示限速60
這是強迫騎士往中線騎乘,
擋後方汽車嗎?
有些機車,動不動時速就超過50
騎慢車道就算超速違規了
騎中線反而沒違規
這種限速方式
是要機車別走在慢車道
都往中線騎乘嗎?
明理人是不適合台灣的
jhs19710520 wrote:
為何要用實白線?


為了發生事故的時候把肇責全加諸於跨線車上
路權就是要分大小才有秩序阿
慢車道可能會有腳踏車,速限不同合理啊,因為機車可以走快慢車道,而去統一快慢車道速限不是反而奇怪又危險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102條汽車在轉彎前30公尺才能駛入慢車道,汽車只能在轉彎或是路邊停車時駛入慢車道-這是理論

在台北市承德路五段和六段,汽車可以從中正路左轉後開始行駛慢車道1.2公里至福國路右轉,或是行駛1.6公里處至文承路右轉-這是實際,警察不會管,全程錄影才能檢舉,用慢車道超車中間又開回來都不算,寫信至1999也不會管

同樣承德路六段速限60公里,機車優先道(同慢車道)之前有畫60,後來塗銷,就代表慢車道速限就是40公里,旁邊路段是60公里,不過不用想騎到100,因為那邊的測速照相是會拍照的
車種分流從來就沒正常過,智障政策
大部分慢車道的寬度是不足以畫成一個正常混合車道的...
慢車道是給汽車搶快插隊+停車用的啦

台灣以四輪為尊,怎麼可以少了這條白線?
目前已有慢慢塗掉快慢車道實白線的趨勢,但要縣市政府自己花錢阿,
有些縣市長並不想花這個錢阿,拿去造橋鋪路比較好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