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doffy wrote:
什麼叫做主幹道車輛不...(恕刪)


什麼叫做主幹道車輛不會故意去撞正在右轉的車?侵犯主幹道的車流,還怪罪人家撞你?
你似乎不太理解我闡述的當時情形. 為了避免鬼打牆. 我就不回應了

台北市不等於全台灣!
同意, 所以我從未討論到其他地區. 請你再看一遍我文章裡的遣字. 或許你能夠理解的比較清楚.

而你所謂的租車如果指的是使用計程車的話,那才是台灣交通的毒瘤,比機車更該被消滅!
我說的租車 就是租車. 不是計程車. 租車有很多形式. 你有興趣請去google 或多翻翻書. 希望你自己能找到你要的資訊

台北市的夜市/商圈都在交通便利之處,為何你要開車?
你的所作所為,正好與你說的完全衝突
我開車是因為我載家人去costco 大採購. 平常我是走路/捷運代步的. 這我也說過了. 為了避免再次鬼打牆. 以後我就不回答我文章寫過的事了.

即便是美國或加拿大,任何有年份的城市,都無法作到處處都是高樓華廈,每戶都能有停車位
不要自以為有幾塊錢,就可以限制住老房子的人不能擁有一部車
我不是很懂你這句話的邏輯, 你或許不了解美國/加拿大的城市規劃.. 這要解釋也是一大篇幅了..

您提到的運輸/油耗比
這是你第一次提出可供討論的議題
單就運輸/油耗比來說. 機車或許是占優勢
但以安全/國際接軌/廢氣排放等其他面向來說, 汽車卻是占優勢的
安全我就不多說了
國際接軌來說, 汽車是相對於機車普遍的交通工具. 今天若是只能就一種交通工具做取捨, 那汽車是相對國際化的.
但事實上這不是零和. 如果有良好的配套措施 台北市區機車也是可以安全行駛. 只是現階段來說, 道路情況對機車騎士是種冒險. 你期望外國人來台灣開車都膽顫心驚的嗎? 尤其大部分都只是觀光客或是短期停留. 有時間學習所謂的"默契"規則嗎? 這就是國際競爭力的一環.
廢棄排放來說, 我以為這是常識. 原想請你自行找資料. 但我花五秒就google 到的東西. 就多少看看吧
我特地為你圈下重點. 以免你刻意略過
機車每行駛1公里的廢氣排放量是汽車的3至4倍,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最為嚴重。根據估算,目前國內機車數量已超過1千萬輛,每年產生的一氧化碳多達33萬噸,對生態及生活環境危害匪淺。
這麼說來, 機車還應該課上一筆重重的環保稅呢. 好來繳歷年來因空氣汙染患病的民眾的健保費用.
但這又是另外的話題了.




axing01 wrote:
廢棄排放來說, 我以為這是常識. 原想請你自行找資料. 但我花五秒就google 到的東西. 就多少看看吧
我特地為你圈下重點. 以免你刻意略過
機車每行駛1公里的廢氣排放量是汽車的3至4倍,對空氣污染的影響最為嚴重。根據估算,目前國內機車數量已超過1千萬輛,每年產生的一氧化碳多達33萬噸,對生態及生活環境危害匪淺。
這麼說來, 機車還應該課上一筆重重的環保稅呢. 好來繳歷年來因空氣汙染患病的民眾的健保費用.

你被環保署數字呼嚨了還沾沾自喜

如果你真的那麼愛地球,一根台塑六輕的煙囪的毒物都比你的汽機車多!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axing01 wrote:
國外的機車我從沒看過這樣鑽的
兩線道就是兩線道
不會有人這樣騎機車超車的


嗯, 應該是說在國外大家都會看周圍.

通常我在國外碰到的狀況都是, 如果要讓叉路的車出來.
旁邊的人通常會注意到 (有的人沒看到就算了)
所以就不會試圖闖過你要讓的空隙中.

連公車都會讓.
有一次我趕路沒看旁邊就直接開過去了.
後來有個女士開到我旁邊跟我說: "你剛剛怎麼沒讓我過?"
我真的沒看到她, 就只好跟她說我剛剛沒注意到.

台灣駕駛人是不管旁邊的人要幹麻的, 只要看到有縫就鑽.
我上次有朋友來台灣就被嚇到, 他要開右邊車門出去的時候, 一輛機車從車子右邊的縫隙衝過去.
差點撞上車門.....
尼斯 wrote:
"台灣開車不危險,技...(恕刪)


"馬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差到那開車都要出問題"
你後面這句話對也是不對. "技術差到哪開車都出問題"沒錯. 但技術好到哪開車不會都沒問題 簡單的邏輯繆誤. 或許你能夠三思再發文章批評?

"你不滿台灣開車環境,我在日本東南亞也開車過我也不滿
那日本是否就要改進?"
的確, 這是相對的思考. 或許你可以參考我上面剛發的文章. 有關"國際接軌"的部分可以請您參考看看

"在台灣開車台灣人有台灣人默契,台北有台北默契,
你不過一次小車禍,就否定台灣駕駛環境,未免太過."
默契問題請參考上面的文章

"文章全是你寫,支道進幹道未注意是你錯在前,"
你似乎沒理解到我要表達的部份.. 煩請看詳細後再發文
"是否真是紅燈我質疑,台北縣市開車即使半夜2點鐘"
你用質疑的心態, 那還討論什麼呢?
"大家碰到十字路口是見紅燈就停車,我從小就在台北騎車開車也30年"
那麼你也四,五十歲了. 你算是默契規則的長期規循者. 也難怪你反彈的情緒那麼大. 我了解你讀完我文章後, 有種被否定的感覺. 但我文章裡否定的是台灣的"默契"駕駛規則. 並不是您老. 請您別動怒.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我並不是很確定您這段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 不好意思..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 我同意. 但"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實在不懂.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您指的是新加坡市民罵你嗎? 我不清楚實際情況. 不能替您老分析解釋, 也不清楚您放這段在文章裡的要點是要表達什麼.. 我猜測, 或許是您對台灣以外的交通規則制度的不滿? 您老已經五十來歲, 我了解臨老還要融入另一種制度的困難. 但這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的. 相信您老的智慧可以順利解決.

axing01 wrote:
少跟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不良文化做比較..
跟比較爛的比, 自己永遠不會進步啊..


台灣人不會進步的啦, 我十幾年前出國的時候開車就這樣毫無秩序了.
現在沒變好反而更糟, 我已經不期待能有什麼改善了.
尼斯 wrote:
你拿歌舞伎町談做什麼...(恕刪)


我舉例歌舞伎町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我的本意.
不懂您為何丟一句"你拿歌舞伎町談做什麼". 這語氣似乎不太好吧..
請想想,
林森八條通一帶
臨江街一帶
師大夜市
等等

許多還沒有設為行人徒步區的地區
您老記性不好, 忘記了嗎?
繼續鞭策國家進步不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嗎?
您認為呢?

Roker wrote:
只不過想點醒你,不是只有台北市叫做市區
你要政策實施,那需要幾年?
所以事先禁止機車在實施政策囉?有沒有配套?
光口說政策不夠深不夠遠沒用,找出solution才有用


配套聽膩了啦,

我跟你講, 真的有種的話就直接禁機車.
只是政府太軟, 又要考慮選票跟民意,
當初淡水站要拆的時候不是一堆人在抗爭, 捷運蓋好之後抗爭到哪去了?
到現在垃圾袋要不要收錢還有人想翻盤.

人民就跟猴子一樣, 你如果今天給他三根香蕉, 明天給四根, 他們絕對會翻臉.
但你今天給四根, 明天三根, 他們就開心了, 管他什麼明天, 今天多一根就好

Roker wrote:
太天真既然你說市區啊...(恕刪)


大大似乎不太尊重人? 劈頭一句"太天真". 不是什麼理性的表現喔
難道你希望我回文的抬頭寫, 太腦殘. 太低能.?
希望你能停用你的情緒語言.
我們沒什麼深仇大恨的.
尊重對方才是理性討論的第一步喔
也是上路開車的第一步



Roker wrote:
用機車送貨的行業非常多,請問你要她們開台威利1100塞在市區慢慢找車位送貨嗎?


你真的需要我回答這題嗎... 我都寫了那麼明白了... 請參考我上面的文章

Roker wrote:
只不過想點醒你,不是只有台北市叫做市區

大大太執著於"市區" 二字. 你會被自己的思緒綁死的. 放鬆心情再回頭看看這串討論. 或許你能豁然開朗

Roker wrote:你要政策實施,那需要幾年?/

我不是政治家 不清楚國家有多少資源能做多少事 也不清楚政府的效率到底有多快 背後的地區利益糾葛也不清楚
我只是提供大方向. 你鑽牛角尖地問問題, 對討論大方向有用處嗎? 對社會國家有幫助嗎? 請大大好好捫心自問的想想


所以事先禁止機車在實施政策囉?有沒有配套?

有配套. 當然要有配套. 任何政策都需要從各個方向 以人民最大利益為出發點.

光口說政策不夠深不夠遠沒用,找出solution才有用

我同意, 那麼你認為你的情緒語言是有用的solution嗎?
Roker wrote:
太天真既然你說市區啊...(恕刪)



大大似乎不太尊重人? 劈頭一句"太天真". 不是什麼理性的表現喔
難道你希望我回文的抬頭寫, 太腦殘. 太低能.?
希望你能停用你的情緒語言.
我們沒什麼深仇大恨的.
尊重對方才是理性討論的第一步喔
也是上路開車的第一步


Roker wrote:
用機車送貨的行業非常多,請問你要她們開台威利1100塞在市區慢慢找車位送貨嗎?



你真的需要我回答這題嗎... 我都寫了那麼明白了... 請參考我上面的文章

Roker wrote:
只不過想點醒你,不是只有台北市叫做市區


大大太執著於"市區" 二字. 你會被自己的思緒綁死的. 放鬆心情再回頭看看這串討論. 或許你能豁然開朗

Roker wrote:你要政策實施,那需要幾年?/


我不是政治家 不清楚國家有多少資源能做多少事 也不清楚政府的效率到底有多快 背後的地區利益糾葛也不清楚
我只是提供大方向. 你鑽牛角尖地問問題, 對討論大方向有用處嗎? 對社會國家有幫助嗎? 請大大好好捫心自問的想想

Roker wrote:所以事先禁止機車在實施政策囉?有沒有配套?


有配套. 當然要有配套. 任何政策都需要從各個方向 以人民最大利益為出發點.

Roker wrote:光口說政策不夠深不夠遠沒用,找出solution才有用


我同意, 那麼你認為你的情緒語言是有用的solution嗎?
axing01 wrote:
回台開車幾個禮拜看到...(恕刪)

尤其是台北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