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完車要讓出超車道?

其實,原因都是中線龜車
造成外線超車跟內車道超車道跟最高速行駛問題
中線順暢,內線車自然少
請中線龜車開快一點

看到小賢子 wrote:
低於110就違規?...(恕刪)


法條說的算!
請去找"低速"寬限的法條。

以測速槍誤差為由,
是可以申訴成功的,
但只有扣除誤差範圍值。

另外,但書的書寫方式就是"附加""補充""性質",
"立法程序與技術"第6版(2012年出版),第178頁,
並非前項原則之例外,為"高考"科目使用的"課本",

此種仍是例外,但包含"附加補充性質",
是內側車道的例外,
不是超車道的例外。

有疑義時,
由原則優先判別,不適用時,才適用但書。

法官說的,
非賦與小型車駕駛人有自由選擇
否以最高速限行駛」於內側車道之餘地。

代表"是"以"最高速限行駛"仍有疑義。
totoTOO wrote:
我在你2016-08...(恕刪)


是喔!
所以你前面看不懂我後面補充還得被你說:
「但自己表達不完整總要有點自知之明,一直要求別人理解你尚未寫出的情況也不是個辦法
是怎樣?
你有理解能力,我花力氣補充什麼?

第一篇就說「一樣的速度」,一回應就是對115很有意見,
只好幫你補充,補充完又對別人沒讓你理解有意見,
亂「你尚未寫出的情況」還怪人一直補充新資訊.......
我也很想嘆氣啊!
第一篇「跟我們一樣的速度超過一整排車輛,但他一下中線一下內線,一下中線一下內線」
你是怎麼理解啊?

totoTOO wrote:
叫人看清楚內文?
你沒發現你每次都有補充新資訊嗎?
一開始沒寫清楚,誰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像是那位肉腳根本超不出115集團也是你最後才說的。

不是每人開車品味都跟你接近。起個頭,他人就可以接下去。
不過這也每什麼,溝通清楚就好。
但自己表達不完整總要有點自知之明,
一直要求別人理解你尚未寫出的情況也不是個辦法
01forever wrote:
不知誰在543
我上高速都是中線比較慢


幫你補點資料
交通大學運管系的李姓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資料
該論文在討論上坡路段增設警語『上坡路段請加速』是否可改善交通路況
其中論文裡面有記錄到國道三號南下64.495k時的各車道各車速的分布比率


以2011年的資料可以看到,中線車道的車輛總數是最多
2012年的資料也是最多,不過他的資料內外車道似乎直接複製貼上

這跟01網友長期以來的觀點,內線總塞滿慢車、內側車道最壅擠有出入
所以快車都往中線車道跑,因此中線車道的車速會比較快??
OK,繼續往下看


接下來是三個車道的各別車速分布
每車道的均速依內、中、外分別為98.84km/h、89.89km/h、76.9km/h
內側車道均速比中線車道快了約10km/h



自己的開車經驗也跟上面的資料滿吻合
雖然也會偶而遇到幾台內線慢車

但我想01上很多網友三不五時就對著這些內線慢車念念不忘
所以上了國道,這些慢車就不負所望的依附在這些人周圍開車

理論上有88%的機率是內側車道車速>=中線車道
所以會覺得內側車道車速比中線車道慢的,我倒覺得是因為人品的關係

--
補上另一篇文獻資料,不同時間與路段
不過基本上三個車道的車速快慢差異是不變

『以車輛偵測器資料探討高速公路流率與速率特性之研究』


Gullit168 wrote:
幫你補點資料交通大...(恕刪)

感謝你的資料

所以,我提過很多次中線最塞,因為中線龜車,導致車流往內線或是外線超車

但只想戰內線的總是忽略不看

Gullit168 wrote:
幫你補點資料交通大...(恕刪)

謝謝分享。
Gullit168 wrote:
理論上有88%的機率是內側車道車速>=中線車道


那12%該有嗎?
這12%是槓麻?
要左轉嗎?

那是"平均"速率,
那before after 是指什麼?
為什麼用了反而內側車道降速,中線提速?

密度與平均速度有關係,
還有很想問他有沒有取樣超速,
有取樣超速自然是幫平均提速。

這張圖的2012中車道的大型車勒? 失敗的論文!
宅男乙 wrote:
小烏龜對這些小兔子...(恕刪)


表速110逕行超車(被超車者為相對真實速度-1)
要"7分鐘"以上才有可以讓後車超車的安全距離,
連帶影響加速交通壅塞,
就不只是一個人的事了。

是拿眾人的時間,
來換取你個人行駛於超車道帶來的方便。









又是一場論戰......

又是一場論戰......

又是一場論戰......
sonicswj wrote:
哈哈哈!!分析的真...(恕刪)

晚一點有拉肚子的人會入座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