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nte53 wrote:這兩天新聞一直報導...(恕刪) 我只知道去年7月才剛死了26個外國旅客然後現在又死了33個...是車體管制也好....幾年前就一直討論過了(只要出事就會吵個幾天),拼裝車跟驗車問題是司機管理也好....不只一例一休,大型車司機的管理一直都是沒有著墨的整個遊覽車的管理就是完全沒上螺絲...然後政府一直推要刺激國內觀光,臺灣好行,臺灣觀巴光看新聞我腳都軟了,誰敢坐啊
我真的很好奇:各級單位, 上從立委諸公, 下至鄉鎮, 每年都花大筆錢去國外參訪, 結果回來了只有報告交一交, 也不去思考立法改善, 只會出事了再來說別的國家的制度如何如何優良!mark0826 wrote:我只知道去年7月才...(恕刪)
rfexpro wrote:這個彎跟一些交流道...(恕刪) 正解!很多人還搞不清楚該彎道還是"國道5號"主線也就是"高速"公路直接連接限速90的國道3號非連接一般限速40平面道路的交流道!建造時就該是比照"高速公路規格"設計從坪林限速90開始"下坡"到石碇路段限速80出隧道後限速40急轉彎直接限速90國3主線這速率的起伏還真刺激!還有高速公路主線最低限速60的規定不覺得矛盾嗎?國2接國3的彎道可以做到限速60啊!國5的彎道速度卻達不到???原始的設計有沒有考慮到離心力作用???一樣是巴士,時速120放雙手過彎!現在的工程技術不是做不到而是有沒有尊重專業!!!不是說設計一個可以120過彎的彎道,而是速度至少要達高速公路的低標60,想想以時速40匯入時速90國3主線,難怪那常塞車和追撞車禍!!!
其實我個人很好奇如何認定駕駛“過勞”?有證據能證明本次案件駕駛疲勞還是操作失當造成的嗎?很多人都說那個彎不彎,但有人是開遊覽車過的嗎?自小客跟遊覽車本來就不同,過那道彎的車速條件也不同,我覺得本次案件的原因很多,但都將原因歸咎在“過勞”也不合理,那個地區限速下降又彎道,我滿贊同在前面設計照相提醒駕駛人的!很多長下坡路段也是有設立相機提醒啊!
bronte53 wrote:這兩天新聞一直報導...(恕刪) 捫心自問一下... 有誰上高速公路與在高速公路之間的連結道有遵守限速40的規範???這不是就很清楚了嗎???而且閘道與連結道大多距離不長,你要速限120直接在那裡頭降到40?要嘛大塞車... 要嘛被追撞... 別開玩笑了...
傻了嗎?拿B補A,再拿C補B的洞,難道這才是做事的方法?回歸原本,會出事,是因為疲勞駕駛會這麼慘,是因為拼裝車車子都剖半了,你繫安全帶照樣是死在上面,何況這案例連椅子都飛出去了面對現實,好好檢討基本面的問題,不然幾年後照樣發生一樣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