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那買四驅的必要性吃,是否也因此就沒有這麼必要了吧?
navywillis wrote:
一年到頭,上山下海去鄉村的次數屈指可數,反而每天開車都是在車陣中,主動安全及內裝對我來說重要性大過四驅,就是這樣。
您覺得主動安全很重要,但不常用的不重要。請問您每天開車都是在車陣中,看過幾次ABS燈亮起?又看過幾次ESP燈亮起?
如果您的ABS和ESP等等主動安全裝置在您的開車環境下幾乎沒啟動過,那是不是就不重要了?而如果您的ABS和ESP等等主動安全裝置常常作動,反而證明您更需要四驅車種。
我開車三十年,ABS大概只亮過四五次。但是現在我把四輪傳動狀態顯示在儀表板上,每天上下班台北市區的路線,四驅就常常在動作,遠比ABS和ESP的作動頻繁多了,並不是只有上山下海才用得到。而且我前面就說過了,SUV的四驅不是設計用來上山下海的,也不應該用來越野,而是增加操控安全性的。
四輪驅動,就是屬於主動安全配備之一。您說您重視主動安全,就不應該忽視四輪驅動。
seven ok wrote:
四驅一旦失控,是不是很難挽回啊?
如是,那買四驅的必要性吃,是否也因此就沒有這麼必要了吧?
連結內的很多文章充滿了各種錯誤資訊。光是「四輪驅動並不能提高過彎極限。所以(四驅車的過彎極限很高)不成立。極限是由你的4條輪胎來決定的,四驅只不過是讓輪胎的能力更容易發揮。」這句話就已經是錯的了。照他的說法,任何車子只要裝相同的輪胎,過彎極限就都一樣了嗎?我的車子光是切不同的四輪驅動模式,過彎極限就明顯不同。
下面這張圖是從三菱在2010年所發表的Outlander S-AWC系統的開發技術論文中截圖下來的:

路面為乾燥柏油鋪裝路面,初始速度時速30公里,以半徑20公尺的圓圈,全油門加速繞圈。S-AWC系統的過彎極限明顯高過4WD系統,2WD並沒有放在論文內討論,但應該絕對是更差。
而下圖也是來自於相同一篇的技術論文,展示前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是否鎖定所影響的過彎極限。左圖是乾燥柏油鋪裝地面,右圖是雪地。

從圖中可以看得出來,在乾燥柏油地面,前差速器鎖定,中央差速器不鎖定的過彎極限最高。而在雪地上,前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全部都鎖定的過彎極限最高。這也就是為什麼S-AWC系統有各種四驅模式的選擇來適應各種路況。
「極限是由你的4條輪胎來決定的」???

而連結的文章內容還有「當你踩著油門的時候,四驅的威力才會被發揮出來。」、「但在四輪驅動車你松油門就等於放棄了你四輪驅動的優勢,只會讓車變得更加不穩定。」這幾句話,至少在Outlander的S-AWC上是完全不成立的。當初設計Outlander S-AWC的目標就是不只是加速過彎穩定,減速過彎也要穩定。下面又是相同論文中的一張圖:

車速為時速130公里,以半徑200公尺的高速大彎,踩剎車以-5m/s^2來減速。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偏航角速度。轉彎時偏航角速度變動幅度越大,就代表車子越不穩定。可以看到S-AWC系統的偏航角速度非常穩定的遞減,而4WD系統的偏航角速度卻大幅度的上下變化。可以證明Outlander的S-AWC系統對過彎減速時的車身穩定度也有極大的幫助。
CcCManCcC wrote:
2.給4WD..但是安全/科技便利配備不滿配,外觀醜,內裝像貨車...這樣大家也不會想要阿(恕刪)
很多人說Outlander的外觀醜,內裝像貨車。我承認美感是很主觀的,我自己認為Outlander的外觀很合我自己和家人的胃口,而內裝一點也不像貨車 (除了那幾支客貨車認證的桿子例外)。目前2021年式的國產Outlander外觀和內裝不只有87%分像日本、北美、和歐洲的版本,我覺得至少有95%以上完全相同。而那個被很多人嫌到不行的最新款式菱格紋座椅,是日本版Outlander PHEV的旗艦版才有的選項。日本人和歐洲人的美感應該是不輸台灣人吧?可是我看了許多國外論壇,沒看過幾個人在嫌Outlander外觀和內裝的,倒是看過有人很哈台版專屬的數位儀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