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ing01 wrote:
"馬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恕刪)

"馬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差到那開車都要出問題"
你後面這句話對也是不對. "技術差到哪開車都出問題"沒錯. 但技術好到哪開車不會都沒問題 簡單的邏輯繆誤. 或許你能夠三思再發文章批評?
--------------------------------------------------------------------------------------------------------------
機率問題,技術差出車禍比率是技術好多少倍?
不認同也僅是耍嘴皮而已.

=================================================================
"你不滿台灣開車環境,我在日本東南亞也開車過我也不滿
那日本是否就要改進?"
的確, 這是相對的思考. 或許你可以參考我上面剛發的文章. 有關"國際接軌"的部分可以請您參考看看
-----------------------------------------------------------------------------------------------------
都市有機車不代表無法與成國際大都市,這與國際接軌何關.
中國大陸知名大都市一堆,還一堆騎腳踏車的,紐約市沒有腳踏車機車?

============================================================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我並不是很確定您這段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 不好意思..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 我同意. 但"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實在不懂.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您指的是新加坡市民罵你嗎? 我不清楚實際情況. 不能替您老分析解釋, 也不清楚您放這段在文章裡的要點是要表達什麼.. 我猜測, 或許是您對台灣以外的交通規則制度的不滿? 您老已經五十來歲, 我了解臨老還要融入另一種制度的困難. 但這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的. 相信您老的智慧可以順利解決.
--------------------------------------------------------------------------------------------------------------
國人對新加坡瞭解多只是表面,城市漂亮人民守法,卻不知交通方面怨聲不少,新加坡不生產汽車,
國家抽稅比臺灣高車價高2成以上,道路駕駛限制多,曾經要求全國車輛在車頂裝黃燈,超速即亮方便警方執法.
辦公市區限制車輛人數不足不得進入,結果一堆閒人專門來這賺錢.
各國各都市交通有他背景,新加坡可以專設辦公市區,旅遊區,住宅區,台灣不行,台灣對內不走社會主義路線,
大台北區域平地面積人口數量發展時間與眾多已國際化大都市比時間短,未來再30年以上也許可達到,
現階段與周邊各國國際化首都相比並不差 .
如果以國際化大都市多使用汽車來評估是否現代化,那不過是各國人種對車輛使用習慣而已.
騎車玩車十多歲就開始玩了.






尼斯 wrote:
你拿歌舞伎町談做什麼...(恕刪)
------------------------------------

我舉例歌舞伎町是為了讓更多人理解我的本意.
不懂您為何丟一句"你拿歌舞伎町談做什麼". 這語氣似乎不太好吧..
請想想,
林森八條通一帶
臨江街一帶
師大夜市
等等
許多還沒有設為行人徒步區的地區
您老記性不好, 忘記了嗎?
繼續鞭策國家進步不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嗎?
您認為呢?
-----------------------------------------------------------------------
林森八條通一帶不過餐廳多點,車輛行駛並沒問題,
有何必要劃分成徒步區嗎?
個人過去在貿易公司上班一在六條通一在長安東路,
正好都位於這幾條通裡.這裡可不是風化區.
其他臨江街夜市師大夜市等夜間都有時間區域限制汽車行駛
台灣店面設立繁榮程度其他許多都市可跟不上
東京上海新加坡都只是點的發展,台北及許多城市是面的發展,
要跟上還要很長時間,這與現在的高雄類似.

chiayingt wrote:
後來才發現 事實是:
不是台灣人太厲害
根本是老外太笨了(恕刪)


與其說外國人太笨~
不如說台灣人太投機取巧...

在國外撞死了要賠命的,所以大家盡量遵守交通規則,不搞小聰明。也都知道行人先走,並且盡量不對行人按喇叭。
在台灣撞死人,是看法律賠輕或重的。或者"行車紀錄器"...XD
外國~外國~外國
外國的月亮那麼圓幹嘛回來台灣,
如果同一套規則可以套用在每個地方,天下就太平了,
請問一下,英國右駕,美國左駕,哪個比較好?好的怎麼不去學另外一個?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潛規則,這是長時間慢慢演化出來的,
台灣對你來說這麼危險,每天還不是幾百萬的汽機車在路上跑,
自己技術爛又不虛心的去學習,只會叫國外好國外好,結果出了台灣又被其它國家的人嫌技術爛
frank111 wrote:
外國的月亮那麼圓幹嘛回來台灣


講話那麼嗆? 沒人教你禮貌嗎?
請就主題討論 謝謝

frank111 wrote:請問一下,英國右駕,美國左駕,哪個比較好?好的怎麼不去學另外一個?


英國右駕是保守勢力影響的結果
美國右駕是理性科學影響的結果

frank111 wrote:
自己技術爛又不虛心的去學習,只會叫國外好國外好,結果出了台灣又被其它國家的人嫌技術爛


又是個只會打嘴砲 不求長進的保守勢力
文章打了那麼多你也不看? 還是看不懂?
那我對你打再多也只是對牛彈琴
axing01 wrote:
講話那麼嗆? 沒人教你禮貌嗎?
請就主題討論 謝謝

唉呦,講禮貌了,
請問你慣用的是哪一國的禮貌?
axing01 wrote:
英國右駕是保守勢力影響的結果
美國右駕是理性科學影響的結果

然後咧
那一個好?
哪個才是你理想的國外
axing01 wrote:
又是個只會打嘴砲 不求長進的保守勢力
文章打了那麼多你也不看? 還是看不懂?
那我對你打再多也只是對牛彈琴

早就跟你說你技術差,不要出來製造交通問題
如此執迷不悟,真的是對牛彈琴
axing01 wrote:
國外是有在紅綠燈下面埋偵測器

可以自動偵測車流量

車流量多的那條的綠燈時間會變長些


比奇堡最速魚 wrote:
紅綠燈連鎖是很難喔~

小學生都會連續技了XD~


自動偵測改綠燈時間,和紅綠燈連鎖好像彼此牴觸?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尼斯 wrote:
不認同也僅是耍嘴皮而已.

指出你的邏輯繆論 是希望你要跟著長智慧. 不是只長年紀.
不認同你就說我耍嘴皮? 是誰在耍嘴皮呢? 你好好想想吧

尼斯 wrote:
中國大陸知名大都市一堆,還一堆騎腳踏車的,紐約市沒有腳踏車機車?


你似乎有閱讀文章障礙?
我說過, 要跟已開發國家的優良文化學習, 不要跟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不良文化學習. 機車在台北市區開不開放也不僅僅是零和那麼簡單. 現階段我反對. 但有足夠的政策跟禮讓文化作基礎. 在台北市區機車當然可以開放

我上面都講過了
你如果不認真閱讀, 思考
這樣我們討論下去只是鬼打牆而已

國人對新加坡瞭解多只是表面,城市漂亮人民守法,卻不知交通方面怨聲不少,新加坡不生產汽車,
國家抽稅比臺灣高車價高2成以上,道路駕駛限制多,曾經要求全國車輛在車頂裝黃燈,超速即亮方便警方執法.
辦公市區限制車輛人數不足不得進入,結果一堆閒人專門來這賺錢.

事實面就是, 車輛因重稅減少, 而重稅可填海造地增加城市空間. 這就是正循環.
這是一項可參考的政策. 但或許不太適合台灣.
台灣人一聽到稅 好像聽到搶劫. 哈哈..


各國各都市交通有他背景,新加坡可以專設辦公市區,旅遊區,住宅區,台灣不行,台灣對內不走社會主義路線,
大台北區域平地面積人口數量發展時間與眾多已國際化大都市比時間短,未來再30年以上也許可達到,
現階段與周邊各國國際化首都相比並不差.
如果以國際化大都市多使用汽車來評估是否現代化,那不過是各國人種對車輛使用習慣而已.


騎車玩車十多歲就開始玩了.

隔壁老王也是吃飯吃了八十年了
也不見他變老饕
你也不需動不動就提你年紀
現在可不是長老制度的古老社會. 活越久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優勢. 只有經驗累積, 沒有邏輯思考. 倚老賣老只會讓社會瞧不起你.
21世紀科學社會的真相就是, 人腦20歲後開始退化 55歲大幅退化
建議你, 人活越大, 更要學會謙卑

之前用"您老" 是尊敬你是長輩
但我發現你除了年紀 個性可不值得我尊敬
恕我用"你"直呼

Terrencesylphy wrote:
自動偵測改綠燈時間,...(恕刪)


偵測器可以做連線
對現在的科技來說不是大問題
形成網路後的偵測器 不僅僅對一般車流有幫助
對救護/消防/警車來說也很實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