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ing01 wrote:
"馬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恕刪)
"馬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差到那開車都要出問題"
你後面這句話對也是不對. "技術差到哪開車都出問題"沒錯. 但技術好到哪開車不會都沒問題 簡單的邏輯繆誤. 或許你能夠三思再發文章批評?
--------------------------------------------------------------------------------------------------------------
機率問題,技術差出車禍比率是技術好多少倍?
不認同也僅是耍嘴皮而已.
=================================================================
"你不滿台灣開車環境,我在日本東南亞也開車過我也不滿
那日本是否就要改進?"
的確, 這是相對的思考. 或許你可以參考我上面剛發的文章. 有關"國際接軌"的部分可以請您參考看看
-----------------------------------------------------------------------------------------------------
都市有機車不代表無法與成國際大都市,這與國際接軌何關.
中國大陸知名大都市一堆,還一堆騎腳踏車的,紐約市沒有腳踏車機車?
============================================================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我並不是很確定您這段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 不好意思.. "全世界那個城市沒車禍" 我同意. 但"那個城市不被罵" 我實在不懂. "我到新加坡開車新加坡市民不也罵,那可是英式道路規劃." 您指的是新加坡市民罵你嗎? 我不清楚實際情況. 不能替您老分析解釋, 也不清楚您放這段在文章裡的要點是要表達什麼.. 我猜測, 或許是您對台灣以外的交通規則制度的不滿? 您老已經五十來歲, 我了解臨老還要融入另一種制度的困難. 但這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的. 相信您老的智慧可以順利解決.
--------------------------------------------------------------------------------------------------------------
國人對新加坡瞭解多只是表面,城市漂亮人民守法,卻不知交通方面怨聲不少,新加坡不生產汽車,
國家抽稅比臺灣高車價高2成以上,道路駕駛限制多,曾經要求全國車輛在車頂裝黃燈,超速即亮方便警方執法.
辦公市區限制車輛人數不足不得進入,結果一堆閒人專門來這賺錢.
各國各都市交通有他背景,新加坡可以專設辦公市區,旅遊區,住宅區,台灣不行,台灣對內不走社會主義路線,
大台北區域平地面積人口數量發展時間與眾多已國際化大都市比時間短,未來再30年以上也許可達到,
現階段與周邊各國國際化首都相比並不差 .
如果以國際化大都市多使用汽車來評估是否現代化,那不過是各國人種對車輛使用習慣而已.
騎車玩車十多歲就開始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