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這裡檢視網頁
下班「撞成一片」 新北福和橋4機車連環撞幸輕傷
橋樑上還是騎車慢一點好 保持安全距離
不然一天到晚發生追撞 就不能怪政府要做區間測速
按這裡檢視網頁
dancingra wrote:
1. 在「還好重新橋不是我機車常走的路線」
請問作者在此置「還好」一詞,其心境與對「區間測速」之見解應如何解釋?
2. 「限速40一般機車其實大概可以騎到錶速55不會有事
錶速55對一般普通人來說很快了」
按國父人民有權、政府有能之理論,咸知政府單位均有相當之專家學者為公眾政策悉心研究,目的必是為全民之福祉。故 40kph 這個數字極有可能是神聖、莊嚴、不可懷疑之規範,我等良民均應順從,風行草偃。然而作者在此似有暗示大眾逾越此一神聖莊嚴之速限規範之說法,這究竟是 40kph 訂定不當;抑或是40 = 55(註:此論中文,不論數學),試申論之。
誠然,國學之精深蓋我等俗輩所難及....... 祈先進解惑,甚感,一拜。
vicence wrote:
我是認為
這些科學檢舉雖然依據交通管理條例7設置,也有作業程序
但似乎沒有前期的前置與後續評估標準
再則事故分析有很多原因,也有許多控制方法
但最後都是降速跟裝設測速來處理,以致有點浮設
政府方便行事,跟你搶錢還打馬虎眼
路人39 wrote:
二、國外有無執行案例,成效為何?
區間測速方式已在英國、義大利、南非、瑞士、西班牙、奧地利、捷克、挪威、法國、中國大陸等多國採行,實施區間測速路段長度視實際交通狀況而定(例如南非測速路段長度長達71公里),經文獻顯示,各國實施後對於降低交通事故率有33%至85%不等的成效。另在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在區間測速執法系統實施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15.3%,氧化氮化合物降低了4.6%,空氣懸浮微粒降低了6.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5%。
----------------
人家是有根據的, 不是無腦民眾說搶錢就可以嘴回去的
當然台灣各路段開始陸續設置區間後, 其結果(降低交通事故率)也會收集做為評估成效
如果你有能力, 就用理論去推翻別人實做所得出來的數據吧


路人39 wrote:
各國實施後對於降低交通事故率有33%至85%不等的成效。另在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在區間測速執法系統實施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15.3%,氧化氮化合物降低了4.6%,空氣懸浮微粒降低了6.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5%。
vicence wrote:
其實這段話就有很大問(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