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車道首例! 重新橋設「區間測速」 騎士:一定塞

tansywen
機車專用道應該比較安全才對,怎麼會撞車呢?後面整條全部堵死,真是好棒的設計。
bulahe
機車專用道應該是封閉道路,怎麼會撞車呢??不是說好安全???
dancingra wrote:
1. 在「還好重新橋不是我機車常走的路線」
請問作者在此置「還好」一詞,其心境與對「區間測速」之見解應如何解釋?
2. 「限速40一般機車其實大概可以騎到錶速55不會有事
錶速55對一般普通人來說很快了」
按國父人民有權、政府有能之理論,咸知政府單位均有相當之專家學者為公眾政策悉心研究,目的必是為全民之福祉。故 40kph 這個數字極有可能是神聖、莊嚴、不可懷疑之規範,我等良民均應順從,風行草偃。然而作者在此似有暗示大眾逾越此一神聖莊嚴之速限規範之說法,這究竟是 40kph 訂定不當;抑或是40 = 55(註:此論中文,不論數學),試申論之。
誠然,國學之精深蓋我等俗輩所難及....... 祈先進解惑,甚感,一拜。

1. 因為我也不喜歡被開罰單啊, 有什麼問題?
還是你喜歡? 喜歡被開單就講一聲
2. 基於上述, 若不違規的目的是不想被開單
大家嫌40慢, 其實可以開到50(錶速55)不會開罰, 所以你有啥問題?
誰告訴你40=55? 你是中文不好, 數學也有問題嗎?
而且講一堆這種文法不會讓你的中文邏輯變好
講話要有邏輯性
你前面的問題先預設不談成本, 表示你早知道你的問題對於成本來說是會被否定的
既然是會被否定的, 那請問你又預設它不會被否定去談的它的效果是不是邏輯有問題?
看來舉了例給你你還是不懂啊
一些人看到交通就只想到交通部, 難不成各地方政府交通也受交通部指揮,
重新橋訂怎樣, 連要罵哪個政府都搞不清楚了, 你還能期待什麼?
hch2006 wrote:
一些人看到交通就只想到交通部, 難不成各地方政府交通也受交通部指揮,
重新橋訂怎樣, 連要罵哪個政府都搞不清楚了, 你還能期待什麼?


哈哈真的,這干交通部啥事
希望部分地方政府的官員做事用點腦

話說,橋上機車道追撞原因其實很明顯
除了車道設計太窄問題外,未保持安全距離是主因
那麼設置區間測速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反正通通騎慢就不會有事?
乾脆上橋就下來牽車算了,都不會有追撞車禍
放個牌子限速30~40,裝個區間罰錢
什麼都不用改善,還可以跟各位收錢
多好,公務員多好做
我是認為
這些科學檢舉雖然依據交通管理條例7設置,也有作業程序
但似乎沒有前期的前置與後續評估標準
再則事故分析有很多原因,也有許多控制方法
但最後都是降速跟裝設測速來處理,以致有點浮設
政府方便行事,跟你搶錢還打馬虎眼
vicence wrote:
我是認為
這些科學檢舉雖然依據交通管理條例7設置,也有作業程序
但似乎沒有前期的前置與後續評估標準
再則事故分析有很多原因,也有許多控制方法
但最後都是降速跟裝設測速來處理,以致有點浮設
政府方便行事,跟你搶錢還打馬虎眼

這你就錯了
警方不會說設就設, 自然是評估過才設
https://td.police.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2993B18A948FB038&s=B94DC90D014083C0
-----------------
二、國外有無執行案例,成效為何?
區間測速方式已在英國、義大利、南非、瑞士、西班牙、奧地利、捷克、挪威、法國、中國大陸等多國採行,實施區間測速路段長度視實際交通狀況而定(例如南非測速路段長度長達71公里),經文獻顯示,各國實施後對於降低交通事故率有33%至85%不等的成效。另在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在區間測速執法系統實施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15.3%,氧化氮化合物降低了4.6%,空氣懸浮微粒降低了6.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5%。
----------------
人家是有根據的, 不是無腦民眾說搶錢就可以嘴回去的
當然台灣各路段開始陸續設置區間後, 其結果(降低交通事故率)也會收集做為評估成效
如果你有能力, 就用理論去推翻別人實做所得出來的數據吧
路人39 wrote:
二、國外有無執行案例,成效為何?
區間測速方式已在英國、義大利、南非、瑞士、西班牙、奧地利、捷克、挪威、法國、中國大陸等多國採行,實施區間測速路段長度視實際交通狀況而定(例如南非測速路段長度長達71公里),經文獻顯示,各國實施後對於降低交通事故率有33%至85%不等的成效。另在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在區間測速執法系統實施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15.3%,氧化氮化合物降低了4.6%,空氣懸浮微粒降低了6.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5%。
----------------
人家是有根據的, 不是無腦民眾說搶錢就可以嘴回去的
當然台灣各路段開始陸續設置區間後, 其結果(降低交通事故率)也會收集做為評估成效
如果你有能力, 就用理論去推翻別人實做所得出來的數據吧


回文與看文章請不要只理解一半
一來我沒有反對像台61這類道路設區間
二來文章內你有看到哪國家在山路或一小段過橋設區間?
三、整篇文有提到對道路如何改善降低事故方式,難道搞區間測速就萬能?
也是啦,減少人力成本還能增加收入是其一

區間是幹嘛>>減速
追撞是啥原因>>未保持安全距離,前方號誌未提早告知,道路不夠寬有故障車無空間閃避
不用有啥超能力,正常人都可導論出來邏輯是否正確
路人39 wrote:
各國實施後對於降低交通事故率有33%至85%不等的成效。另在義大利的研究指出,在區間測速執法系統實施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15.3%,氧化氮化合物降低了4.6%,空氣懸浮微粒降低了6.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了5%。


其實這段話就有很大問題
不知她如何量測及預估所有車輛的排放
距離=時速*時間
基本上時速增加,路程時間就減少
故時速增加10-20km,對整體排放不會增加多少

再來。整篇文沒寫平均還是整體
然後看到PM降低6.4%
這我就笑了,大概知道為什麼了
PM在道路設置活動空品站監測即可
但這整體降低代表什麼?
"就是人變少了,車也少了"
那原本該出現的車去哪了?
當然是走別的路去,就算其花的時間比較久、也比較危險
畢竟沒人喜歡長距離忍受區段監控的心理壓力

最後如同我說與觀察的
區段僅可降低該一小段事故率
若有替代道路
駕駛者會選其他道路,就算比較花時間或更危險
所以大區域整體事故率反而升高

以重新橋為例
上下都有替代道路,機車路面也寬
政府應該先找出追撞事故的成因
譬如加強號誌提醒、提前提醒、邊線潰縮設計等
不是一昧說"騎咖慢丟好"
道路設計不好,騎40、50也是會有人追撞
我常常會經過這個橋~我昨天試著只騎40你知道有多難騎嗎?速度太慢導致一直要看時速表一直要控制平衡~
這根本是擾民!!!
Vyrus
對呀,就是擾民,這橋一直線都讓你覺得難騎要一直看時速錶了,同理,北宜還是彎路,整路騎40邊注意路況還要注意時速[嘆氣]
dancingra
6/4那天我就去模擬過了,騎起來很不自然,反而會一直看兩樣東西:速度錶、照後鏡(怕被後面撞上)。
vicence wrote:
其實這段話就有很大問(恕刪)


1.你想成油耗會比較簡單許多,看是40油耗高還是50-60油耗高?

2.這條路也就直線道路,在最後下閘道前才有變換車道需求,道路設計是要怎樣改善?請說看看,不要只會嘴一句"道路設計不好",苗栗花三億改善的道路,不少團體直呼很棒很好的道路設計,你知道1月份到現在已經發生13起還是14起A1跟A2交通事故?
而在107~110年之間每年大約13起上下交通事故。

3.道路太寬會誘使駕駛人提高車速,同樣降低寬度則會讓駕駛人放慢速度,所以怪路太窄??????

道路設計不是萬能,請搞清楚這件事情,不要把駕駛責任老是往外推,零願景很理想是沒錯,也確實核心價值不再是駕駛人則認為主軸,而是道路設計者、法規設計者應負起更多責任,但光是"不會保持安全距離"、"不會打方向燈"、"不會確認後才變換車道",這些基本到不行的駕駛行為都做不到,請問道路設計是能改善啥小用?
dancingra
說得沒錯:安全距離、合理使用方向燈、確認後才變換車道。分數奉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