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行人地獄還是一個被行人霸王條款所害的行人?

如果設立 行人專用號誌 人車分流
這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這有機會可以申請國賠嗎

記得車禍有個條款是 應注意而未注意 造成的車禍不管誰都得賠一部分責任

像這個 有行人專用號誌應該可以避免 但政府不設立 (或原本有天橋後來移除結果出車禍) 是否有機會可以申請一部分國賠? 變成駕駛 政府 一起賠

這樣也可以讓交通部盡早導入 行人專用號誌
不然政府現在是
出事越多
罰款賺越多
根本不可能設立行人專用號誌
chang.d1210 wrote:
查GHAT GPT:

在路口設置「行人通行鈕」(又稱行人請求按鈕)看似簡單,其實在實際執行上會面臨多方面的困難與挑戰,以下是主要的幾點:
設置條件評估困難
不適用於高密度人行路口:如果路口人潮頻繁,按鈕就失去「需求請求」的意義,因為行人號誌幾乎一直都會開啟,不如設為自動週期。
低密度地區效益不明顯:如果行人稀少,按鈕可能被忽略或長期無人按,也會造成等待時間過長或資源浪費。

技術與設計挑戰
交通號誌系統需整合改造:現有控制器需更新為具備「感應請求輸入」的版本,有些號誌仍為固定週期,無法接受外部請求訊號。

需重新設定時序與協調:行人請求影響整體號誌週期,特別是多路口綠波帶(如主幹道),可能導致車流中斷。

按鈕設計與無障礙需求:設計需考量輪椅族、視障者(例如聲音提示或震動回饋),提升設計與維護成本。

民眾認知與使用習慣
不按按鈕導致長時間等候:若民眾不清楚需按鈕才能變燈,可能誤以為系統故障。過度依賴造成誤判:有些人誤認為只要一按燈馬上就會變,實際上仍需等待交通週期安排。

維護與故障問題
按鈕故障不易察覺:沒有回饋或顯示訊息時,民眾無法知道是否已成功發出請求。

設施容易遭破壞或汙損:戶外設備暴露風雨、惡意破壞、塗鴉等都會影響使用與壽命。

經費與行政流程
設置成本高:包含按鈕本體、線路、控制器改造、施工圍設等,單一路口可能需數十萬元以上。

需地方政府跨單位協調:工程須交通局、養護單位、建設處或市警局等多方協調,行政流程繁瑣。
補充:實務案例問題
在一些台灣城市(如台北、新北)曾發生:路口設置了行人按鈕,但實際上不管有沒有按,燈都會變,造成民眾誤解。

民眾習慣未養成,導致按鈕被視為裝飾。過度依賴按鈕,反而造成非高峰時間人車流量調配不良。



對於殘障部份可以在低位置多設一組按鈕
通行鈕本來就是以計算被按次數再行變換燈號的方式在運作
這在人口稠密區特別有效,這東西最主要是看效果,效果有達到最重要
故障維修當然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可以外包給廠商去做,可達促進經濟的功效
當然民眾必須先瞭解系統與燈號運作方式就會耐心等待
這些也要靠政府宣導
fantasyx wrote:記得車禍有個條款是 應注意而未注意 造成的車禍不管誰都得賠一部分責任

像這個 有行人專用號誌應該可以避免 但政府不設立 (或原本有天橋後來移除結果出車禍) 是否有機會可以申請一部分國賠? 變成駕駛 政府 一起賠


是"按其情節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者"
不要把中間的字省略
沒辦法注意就會無肇責(不正常法官除外)

法律沒有明定政府一定要做行人專用時相
且這是駕駛人上路必須注意的問題
不必要也不應該國賠

還有專用行人時相不是萬能
遇到不長眼的依然會出問題
人潮很多的地方我贊成設置
但一般路口沒有必要設置
像這大路口應該做的是行人分段穿越時相

交通局表示,「行人分段穿越時相」的目的是將原本一次穿越的行人動線拆分為兩個階段穿越,特別適用於路幅較寬或交通繁忙的路口。 此作法需搭配足夠寬廣的庇護島,提供行人安全駐足空間,減少一次穿越多車道的風險,及降低轉彎車與行人的交織衝突,對於逐步老人化的社會,可以讓年長者更輕鬆安全穿越路口。
行人在斑馬線發生意外絕大多數是車輛轉彎!!!!
國外有些地方是行人通行時~
汽車是全部靜止的!!!或只能直行!!!
管你左彎還是右彎~
更不能再怪A柱太粗壯!!!
sunland
"有些地方",台北市 "有些地方" 也是這樣,問題在哪些地方適合做成這種 "有些地方"
hch2006
有做算台北市功勞, 沒做算中央失職
chengyufighting wrote:
好奇行人明明知道公車要通過,怎麼知道公司司機100%有看見他?還一直往前衝,我是不敢像影片中人那樣


前面有人說啦
不要當帝王行人
耽誤別人時間要有愧疚感
或許這醫生就是這麼想才趕快衝的

有些駕駛或許也有愧疚感
所以油門猛踩拼命飆
免得耽誤其他車輛是吧
jenhoxen
後三句不要寫,就像個有良心的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