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密度每平方公里一百二十九輛,美國的六倍。問題是台灣汽車比機車少就已塞不下,體積是機車的五倍,有什麼臉可以講機車,把機車數量除五,就是汽車體積佔用數量。
台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百八十七人,是日本的一點八倍、美國的二十一倍,所以沒什麼好講的,那應該多減人是吧!!!有那一個人願意犧牲,來減低台灣人口的壓力???????
台灣如果要減量,應該是『汽機車』一起減量,只減量機車,故意壓縮機車,算什麼公平正義,汽車體積是機車的五倍大,減一台汽車可以放出5台機車的空間,更有效率。
如果針對小老百姓生活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沒了,那減量人口不是更快更有效。
你去看看機車待轉格,可以停下十幾台機車,如果停一台汽車不就滿了??? 1:10也!! 怎麼不講空間利用比。
今天汽車塞車機車照動,那是我們空間利用比好,確把塞車全怪到機車族頭上來,難到高速公路塞車也是機車?當然不是,台灣交通問題差是汽車很明顯嘛!
DAVID_HUANG0612 wrote:
據環保署統計,截至2...(恕刪)
( http://home.anet.net.tw/newpower/sos/index.html )交通部信箱(motceyes@motc.gov.tw)
DAVID_HUANG0612 wrote:
據環保署統計,截至2...(恕刪)
其實除了平日尖峰時間
路上機車汽車根本就不太多
車種分流根本沒有意義
為什麼內側車道明明就沒有車,機車卻還是要走最外側?
然後還要待轉?
請問這時候給機車走內側直接左轉的危險在哪?
就算是尖峰時間
如果大家都能禮讓還會有那麼多問題嗎
另外,如果交通規劃要一直考量不守規矩的駕駛
根本考慮不完
人不是機器
各種行為都有
1000個人搞不好就會有1000種想法
要如何規劃出可以應付1000想法的法規跟設施?
我想國外的交通規劃
一定都是預設能上路的都是經過嚴格考試的合格駕駛
如果要一直從可能的違規行為或駕駛道德下去的規劃的話
德國也不會有無速限公路了(雖然最近有德國有聲音反對這種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