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us_sky0066 wrote:你也辛苦了但我也想問...(恕刪) 其實也不用區間測速,這已經算是落後的科技了!直接用感應晶片下去控制車子的速限不就得了,該路段速限多少,感應晶片一偵測到,汽車時速錶就直接鎖定上限,這樣就沒有這政府監控的問題了,也不會有違憲的爭議同理紅線也可以直接裝感應晶片,車子一違規停在上面,系統就直接偵測開單就好了!就看政府要不要砸錢做了
以北宜公路而言,有些小彎的確需要時速降到40公里,但多數彎道或直路,大約騎50至70公里都很安全,然而全線限速40公里,非常不合理,對本來就規矩行車的人而言,徒耗時間成本,對飆車族而言,可以停車再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區間測速不是安全的萬靈丹,卻損害了多數用路人權益,愚蠢至極!
jason001007 wrote:其實也不用區間測速,...(恕刪) 你萌了嗎?這樣要怎麼罰錢??區間測速真的是為了安全?是為了安錢吧!要開快車的中間狂飆 快到終點再停下來抽根菸休息一下,造成回堵壅塞這會比較安全?
說個故事,公園有個大象磨石子的溜滑梯,有小朋友不守規矩溜下後從滑道往上爬,與溜下來的撞在一起,家長送醫並告官,政府就在滑道旁立告示要大家遵守規則,不久又有個小朋友正常遊玩下,爬樓梯上溜滑梯,在樓梯上跌倒也告官,政府索性把它拆了,拆了應該甚麼鳥事就不會發生吧,過了一年,家長反映公園都沒有小朋友玩的遊樂設施,又花錢蓋了一個平到小朋友要用屁股前進才能下滑,幾乎沒坡度的平面滑梯,現在溜滑梯已經沒人玩,早成捉迷藏的遊樂場,大多數小朋友都到旁邊的沙坑玩沙。看看交通,台灣最大問題是民眾不守法,政府不做為造成的。
目前區間測速的問題是沒有「變速」的概念。過彎要減速很合理。但是直線也開時速40,腳踏車速度就不合理。沒有「變速」的觀念,主管單位用一台車全程開40所需時間當標準,要求用路人也必須分毫不差,是當民眾都機器人?機器人三大定律:1.機器人時速不得超過40。2.必須分毫不差,多一秒都不行。3.如果機器人違反前兩條定律,須受上繳工資懲罰。班上有三位智能障礙的,大寶、二寶、三寶。拼了命也只能考40分。為了照顧弱勢,學校於是規定所有學生都不得考超過40分,超過的人要處罰…最後這間學校就變啟智學校,從這間學校出來的學生,都是沒有效率的,出國際社會完全無競爭力。荒唐愚謬至極 有一種冷,叫做長輩覺得你冷。外面25度大太陽長輩:天氣冷,多穿衣服!有一種吃飽,叫做長輩覺得你飽。長輩:飲料喝那麼多,以後洗腎你就知道。朋友:別光吃肉,不健康,趕快吃菜。(結果朋友一直夾肉)
nerdwannabe wrote:區間測速可是無差別先全部把你登記起來, 等你通過後才看你有無犯罪 雖然我也不贊成區間測速,但從科技上看這是不成立的,登記起來是沒錯,但是一律在RAM裡頭,過了區間後,超速的才會在NVRAM,沒超速的車輛紀錄會消失
JFR wrote:對我來說這5分鐘的意義跟全天候意義是一樣的! 同意這句話,但是區間測速和這不應該有關係,科技是為人服務的,區間測速,以成本考量,只是單純本地車牌辨識,時差計算,違規才會保存,不違規在幾分鐘後車牌資料就會消失。當然,如果他連沒違法的都保存資料,那就得立法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