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CManCcC wrote:
YPS0659 wrote:
1.你一定沒有看懂上面的留言.算一下數學吧!!
你再看清楚我說的
YPS0659 wrote:
2.既然你都說上班就插著,回家再插著,如果以滿電60度.一天來回共30公里.一度電5公里,代表你插上時為超高電量95%。
3.既然你都說 一般充電器會依據電池電壓調整輸出,代表在超高電量95%會採取低功率的充電,又何來擔心那區區3度電 增加的負荷問題?
國內建築物附 設停車空間計528 萬4,342 個車位(這還沒算外面路邊和停車場/機車停車格)
看似3度電小小,但全台加起來..一堆人8~9點之間要打卡上班...意思台灣可能要瞬間多出本來沒有的幾百萬度電。
你們想像的應該都以為只是以"一個建物"為準,我說的是全台...
YPS0659 wrote:
4.既然只是區區3度電,何以需要停車場幾乎要每格都有充電樁? 家裡有便宜的智能電錶離峰電費不好嗎?
1.當然要每格都要充電樁,不然又要搶充電樁...
2.每格都有充電樁,才不會有那種限時使用問題.(我到外縣市逛街停好車插好插頭還要限時回來拔?吃飽撐著!)
3.我對電動車沒那種愛,應該說對車子都沒特別愛,只是個交通工具,應該要滿足個人習慣,不是我一直去配合車子。
=================================================
拜託,看事情也有點私心,難道你希望未來自己要配合汽車使用方式?
當然是配套要讓自己越方便越好,想要搞燃油車淘汰化..那每格都有充電樁/插座且不限時是必要的,用瓦特計價還沒問題,限時實在不行。
另外我沒特別討厭電動車呦,我都在等社區何時有人要開槍要求裝充電樁,那我也要先拉線路。
YPS0659 wrote:
1.你還是沒有看懂上面的留言.算一下數學吧!!
2.既然根據台電資料都知道尖峰時段為下午,8~9點之間要打卡上班的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3.既然你都說 一般充電器會依據電池電壓調整輸出,代表在超高電量95%會採取低功率,區區幾百萬度電分好幾小時慢慢充 更是區區,更是又如何?
4.國內建築物附 設停車空間大多是社區住宅,代表得扣掉滿滿的充飽電假日車, 這528 萬4,342 個車位還剩區區的幾%? 還是又如何?
5.既然都知道建築電力一定是搭配智能系統, 調配 整個城市. "整棟"建築 乃至 各充電樁功率上限 是基本功能,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6.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 搶充電樁?
7.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每格都有充電樁?
8.由以上可知,既然都知道有建築智能電力系統控制,幹嘛考慮一直去配合車子?
=================================================
拜託,看事情也得有點數學觀念,難道你都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YPS0659 wrote:
YPS0659 wrote:
1.你還是沒有看懂上面的留言.算一下數學吧!!
2.既然根據台電資料都知道尖峰時段為下午,8~9點之間要打卡上班的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3.既然你都說 一般充電器會依據電池電壓調整輸出,代表在超高電量95%會採取低功率,區區幾百萬度電分好幾小時慢慢充 更是區區,更是又如何?
百萬度電只是理想值
別忘了汽機車加起來是2000多萬輛阿
而且低功率難道不足1000W?不可能吧,那是電動車不是手機耶

兩者的低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低..
YPS0659 wrote:
4.國內建築物附 設停車空間大多是社區住宅,代表得扣掉滿滿的充飽電假日車, 這528 萬4,342 個車位還剩區區的幾%? 還是又如何?
這還沒算路邊汽車停車格、路邊機車格、露天停車場勒,還要補自放電有的沒的
不管怎樣這些都是過去未存在的負擔
YPS0659 wrote:
5.既然都知道建築電力一定是搭配智能系統, 調配 整個城市. "整棟"建築 乃至 各充電樁功率上限 是基本功能,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啥,誰和你說"建築搭配智能系統",要全面配置那一定有低成本配置,我前面不就說了公司行號給員工220v插座插旅旅充....
講真的被限流還會賭爛哩,可能有些急用要充一下去見客戶,結果被限流不就賭爛死
YPS0659 wrote:
6.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 搶充電樁?
7.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每格都有充電樁?
全面電動車化本身就該每格配,這不止是上班問題,你要想的是旅遊問題。
現在那一點點量的電動車,就已經能因為搶電動樁在那邊拿瓦斯槍了。
全台800萬輛車都變成電動車、1400萬輛機車變成電動機車,你還不把停車格都弄成有充電的。
阿以後不是叭喇叭變棒球隊了,是充電變棒球隊了。
而且只有全面都有充電樁,才不會有"限時"使用問題,這才便民
我現在聽到那種停車格充電樁要限時就覺得無言
人性就是要插好從早上玩到晚,還要被控制?!
YPS0659 wrote:
8.由以上可知,既然都知道有建築智能電力系統控制,幹嘛考慮一直去配合車子?
同上述,別想著每個地方都全面智能化,一定有那種220v搭旅充的便宜配套才有辦法全面化
https://newsrnd.com/tech/2022-12-01-switzerland-is-planning-a-driving-ban-for-e-cars-%E2%80%93-for-fear-of-a-blackout.rye6WFzLwi.html
文章中還提到英國跟德國。其中瑞士要有條件限制電動車的原因是原本供應瑞士用電的隔壁法國的核能廠最近很"弱"(其實原因是法國的核能廠很多都已經老舊面臨淘汰了)
許多台灣人覺得,優越的歐洲人笨嗎? 他們反核跟開發電動車以及綠能,一定有他們道理,我們跟就沒錯了。
他們當然不笨,只是爽日子過太久太好了,開始做起上帝的事情,擔心幾十年後的氣候變化。可是人們連下禮拜的天氣都預測不準。歐美政客都是法律系畢業的,根本聽不見真正能源專家的建議,也聽不懂,政策不是為了與人民長久利益,是他們自己的短期利益。
CcCManCcC wrote:
YPS0659 wrote:
YPS0659 wrote:
1.你還是沒有看懂上面的留言.算一下數學吧!!
2.既然根據台電資料都知道尖峰時段為下午,8~9點之間要打卡上班的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3.既然你都說 一般充電器會依據電池電壓調整輸出,代表在超高電量95%會採取低功率,區區幾百萬度電分好幾小時慢慢充 更是區區,更是又如何?
百萬度電只是理想值
別忘了汽機車加起來是2000多萬輛阿
而且低功率難道不足1000W?不可能吧,那是電動車不是手機耶
兩者的低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低..
YPS0659 wrote:
4.國內建築物附 設停車空間大多是社區住宅,代表得扣掉滿滿的充飽電假日車, 這528 萬4,342 個車位還剩區區的幾%? 還是又如何?
這還沒算路邊汽車停車格、路邊機車格、露天停車場勒,還要補自放電有的沒的
不管怎樣這些都是過去未存在的負擔
YPS0659 wrote:
5.既然都知道建築電力一定是搭配智能系統, 調配 整個城市. "整棟"建築 乃至 各充電樁功率上限 是基本功能,區區幾百萬度電 又如何?
啥,誰和你說"建築搭配智能系統",要全面配置那一定有低成本配置,我前面不就說了公司行號給員工220v插座插旅旅充....
講真的被限流還會賭爛哩,可能有些急用要充一下去見客戶,結果被限流不就賭爛死
YPS0659 wrote:
6.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 搶充電樁?
7.由以上可知,區區3度電 幹嘛每格都有充電樁?
全面電動車化本身就該每格配,這不止是上班問題,你要想的是旅遊問題。
現在那一點點量的電動車,就已經能因為搶電動樁在那邊拿瓦斯槍了。
全台800萬輛車都變成電動車、1400萬輛機車變成電動機車,你還不把停車格都弄成有充電的。
阿以後不是叭喇叭變棒球隊了,是充電變棒球隊了。
而且只有全面都有充電樁,才不會有"限時"使用問題,這才便民
我現在聽到那種停車格充電樁要限時就覺得無言
人性就是要插好從早上玩到晚,還要被控制?!
YPS0659 wrote:
8.由以上可知,既然都知道有建築智能電力系統控制,幹嘛考慮一直去配合車子?
同上述,別想著每個地方都全面智能化,一定有那種220v搭旅充的便宜配套才有辦法全面化
1.你還是沒有看懂上面的留言.算一下數學吧!!
2.誰管你"汽機車加起來是2000多萬輛"?台灣就業人口才多少人? 大多早就邁入服務業,朝九晚五 還剩幾個? 再扣掉大眾運輸...........你的區區幾百萬度電 還剩多少?
3.由第2點可知,數量就是打到骨折,誰管你"路邊汽車停車格、路邊機車格、露天停車場勒,還要補自放電有的沒的"?
4.誰管你"低功率難道不足1000W"?既然都知道建築電力一定是搭配智能系統,可依整體系統狀況隨時調配, 有時高到CC點.有時低到0W也是基本功能.
5.誰管你"公司行號給員工220v插座插旅旅充"?既然都知道建築電力一定是搭配智能系統,就沒有跳電問題.
6.區區3度電 哪來"急用要充一下去見客戶,結果被限流不就賭爛死" ?
7.誰管你"旅遊問題"?既是旅遊行程,你在停點之外的每個停車格設充電樁給鬼用啊? 還是你的電車續航力只有3公里?
8.誰跟你"別想著每個地方都全面智能化"? 有哪個用電系統沒有保護系統的?你家沒有無熔絲開關? 過載時直接電線走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