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lee wrote:
其實就只是要求依法...(恕刪)
你應該是去當律師
或
正
義
魔人
Mr. RC wrote:
別鬧了,內車超車道大家都懂,但明顯現在的問題是道路無法負擔車流量。你想想把你的想法"非超車車輛"全部塞到內車道以外的車道看會變成怎樣。
...(恕刪)


Mr. RC wrote:
到時你走超車道想回外車道都不回去了,你反而變成你口中的佔用內車道的人。
...(恕刪)




herblee wrote:
並不是依據報告《高...台灣車流量最大的路段...(恕刪)
BigMac4Diet wrote:
你提出的日流量比較有一個盲點,就是車道數並不相同。以五股與龍潭大溪段比較,車道數基本上差快一倍,而流速基本上比例也差不多一致。
...(恕刪)





BigMac4Diet wrote:
每日流量要考慮的是區間通勤經過的數量,與路段連接的都會區通勤人數有關,塞車是特定時段而不是整天塞車,對道路使用的總量並無直接關聯,討論平均流速,壅塞跟每日流量的意義並不相同。
...(恕刪)


BigMac4Diet wrote:
以林口-五股和五股-桃園為例,五楊建好後車道數加倍,紓解長短途壅塞,車速固有提升,但是通勤/營業車人數並不會增加(改變主要是因為都會區消長)。...(恕刪)
BigMac4Diet wrote:
壅塞的發生有需多因素,如果能加以排除,可以讓塞車臨界提高,嚴格執行左側超車顯然是一項。
但塞車原因遠多於此。北二高大溪段有一處很神秘的塞車點 - 假隧道前,不管路況/時間/天氣多完美,一定會塞車。但過了假隧道,塞車現象立刻解除。有許多塞車現象是駕駛心理行為引發的一連串效應,有許多研究利用路標或指示改變來刺激行為差異。
...(恕刪)



herblee wrote:
是的,這個比較的源由是因為前面大大說"車流量超出道路容量" ?
所以,這和德國比較"車流量", 德國的車道數並沒有比台灣更多, 反而能有更高的車流量....(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