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拉拉拉 wrote:
你有看到輪胎上面標示(恕刪)
輪胎上記錄的是工作氣壓
並沒有警語
你去看耳鼻喉科
醫生噴槍噴藥在你的鼻腔
那個噴槍壓力把你的肺灌爆
你怪醫生為何醫術那麼差
醫生說你的鼻子、肺又沒有貼警語
風槍灌油箱,油管破裂、燃燒爆炸,油箱沒有加註警語
風槍灌水箱、引擎炸開,水箱沒有加註警語
風槍灌大燈炸裂,大燈沒有加註警語
機油、動力箱油、煞車油箱、電腦機座.....
汽機車上述千種零件為何都沒有加註警語
因為法律上對於人民有基本常識認知的基本原則
間單講
就是法律相信人民有~不會把輪胎灌爆炸傷自己的基本常識
所以輪胎上不須加註警語,標註工作氣壓即可
大燈不用、油箱、水箱、煞車
通通都不用加註,高壓氣體不可以接觸的警語
當然有人不知道、不清楚、不曉得
把自己的頭轉180度,拿著風槍仔細對準後照鏡下面那個小小的洞
大力的灌氣,試圖把積水清出
但卻造成後照鏡內壓力過大,導致玻璃彈出而刺傷眼睛
你處理過很多官司
那來請教你
睿能有甚麼錯??要用甚麼罪名提出告訴???
產品設計不良!!無明確告示!!!
那機車上數百個零件加上高壓氣體
都能成為凶器、也無警語
要不要一起告??
睿能沒有法顧??
高壓氣體是機車本體產生???
後照鏡下面那個小洞要很仔細你才找得到,可以不小心噴進去??
後照鏡爆裂有無人為因素??
當然
受害人可以依循法律去對睿能提告
但是有沒有提告、甚至判決未確定之前就有人PO文帶風向
影射睿能產品觸法傷人??
這種行為非常不可取
parkerdx wrote:
雖然說是使用者的不慎(恕刪)
朝搭接處灌注高壓值的氣體或水柱,這都是碰運氣問題!
畢竟搭接面,一般很多都是背膠處理,膠材在近幾年汽、機車產業,中心廠都會被要求逐漸汰換為水性環保材料,包刮PVC坐墊皮質與發泡材的膠材介面,傳統是用強力膠,90年代後逐漸更換920綠色備膠膠合,現在車廠幾乎一一汰換為水性膠,例如去年底TOYOTA國瑞汽車,也在汰換引進日本的藍色水性651環保膠。
包括汽、機車塗料,也陸續改為水性環保塗料。
歐系車幾乎都是水性漆,雙B類,大約新車5年,內裝按鈕或方向盤的塗層便會自然劣化脫漆,都是正常現象。
而機車後視鏡片這類組立件,大多還是走傳統單鏡片式,比較少走向車廠將鏡片與鏡片底用塑膠複合成型,讓鏡片外邊緣有覆蓋防水膠條阻絕,搭接觸高壓一灌進去,接合處只要本身有間隙、或日久膠料收縮劣化,意外就很難說,產線也不可能完全控制變因。
只能說,看是否在開發上,車廠是否願意增加些成本,改良它,避免使用者不當操作橫生意外。
就好比遊戲開發出WOW這樣的線上遊戲,偏偏玩家就不去解任務打怪,偏偏要去爬山,到處以身測試找卡點,然後在敲GM解救,GM也只會忙到焦頭爛額。
一種米百樣人,很難預測消費者會怎麼玩產品,例如本田車最常被詬病的新車生鏽,車主如果太愛車,天天洗車,還用強效的酸性或強鹼性藥水去洗車,車門絞鍊處本來產線有塗油,也被青得乾乾淨淨,ED染黑的車門鑄鐵螺絲,這類的,很快塗裝表面就會被腐蝕掉最表面的金油層薄膜,接著就咬蝕面漆,半年左右就被咬穿就開始生鏽水、鏽斑,不理它就鏽穿了。
工業開發設計本身就有很多複雜的變因存在,很多使用人只站在自己的視角觀點,用自己腦補的認定方式認為車子或機車應該怎麼造,解釋也沒用。
只能說,建議車友不要沒事去當產品測試員,去找產品BUG,會沒完沒了!XD
已經有個案產生,就廠商角度,就是找供應商檢討看看有沒有甚麼設變或補強措施,針對已出貨產品、在庫料件、尚未生產零物料這三方面去做出對應。
手腳快,客訴便少,不理它,當然同樣問題的客訴件一多,就會來亂了!
去車廠拉白布條、組檸檬車工會、組靠北某某車俱樂部.....等等。
不論是車廠或消費者,沒有一方會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