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重機事故2020年死亡率為普通機車5倍

PlantariS wrote:
聽你在豪小
豪小前要先打稿
你貼的是事故數,不是事故率!

年輕人車速快,老年人反應慢,所以容易出事故!

彰化縣的統計數據:
本縣107年道路交通事故之肇事者年齡,以「15至24歲」最多計4,198人(占27.30%),「65歲以上」2,670人(占17.36%)次之,「25至34歲」2,429人(占15.80%)再次之。觀察近5年資料,本縣肇事者之年齡,主要集中
在「15至24歲」及「65歲以上」,分屬年輕及老年族群,平均每年約各占27%及17%。

警政署公佈機車傷亡調查報告
少年仔與老人列為兩大高風險群
18~24歲事故比例占大宗
65歲以上死亡比例最高
chiashin wrote:
彰化縣的統計數據(恕刪)

不是在討論台北市嗎
你貼個農業縣的幹嘛
證明農村老人多?
chiashin wrote:
65歲以上死亡比例最高

老人事故率可能比年輕人低
但隨便骨折感染都可能要他命
死亡比例不等於事故率啊 先生
chiashin wrote:
1.大貨車、大客車有(恕刪)


你這些話拿去和日本說,拿去和被撞的人說。難道日本的貨車、大客車視覺角度比較好嗎?

事實就是台灣駕駛習慣非常不好,造成肇事率高。

貨車,大客車視覺角度不好,不是應該開更慢?結果是越大的車子開的越凶!

警察統計數據裡面還有一個肇事原因排行,超速是第一原因嗎?你們可以猜看看。

我沒有幫哪個車種說話,台灣這個地方只有相同的文化教育方式,沒有分你開什麼車。

國人行車習慣爛,是全部都爛。

==========================

台灣道路交通事故有多麼驚人,可以從數據中說話,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的資料,2017年時,全台灣的肇事件數高達29萬6826件、死亡人數有1517人、受傷人數有39萬4198人。到了去(2018)年時,肇事件數更往上攀升到30萬4821人、死亡人數有1493人、受傷人數則有40萬5147人。至於,去年酒駕交通事故A1類,當場死亡或24小時內死亡的人數則為100人,受傷則有41人。

如此可怕的數字,代表著是台灣人普遍對於交通安全的長期不重視,甚至政府也沒有改進的決心,才會導致每年的交通事故都如此嚴重,並且造成許多民眾的死亡與受傷。


其實台灣機車多,確實是提高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但是不少汽機車駕駛不懂得過彎減速、禮讓行人,完全沒有基本的交通安全觀念,更是導致交通事故年年居高不下的原因,因此首先要改進的問題,就是駕駛人的觀念,還有懂得尊重別人。

相較之下,拿日本來相比,日本的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是年年降低,過去最高的紀錄是1970年的1萬6765人死亡。根據日本警視聽的統計,2018年的交通事故統計死亡人數是3532人,創下日本自1948年有統計數字以來的最低紀錄。同時,2018年時,日本發生交通事故的受傷人數為52萬4695人,及交通事故發生件數43萬345件,則是自1967年來的最低紀錄。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PlantariS wrote:
不是在討論台北市嗎
你貼個農業縣的幹嘛
證明農村老人多?
誰說只能討論台北市了?

個人的判斷和觀察
台北市公共交通發達,老人不太需要騎機車
路上也比較少看到老人騎機車!
年輕人可能上班、出遊需要,騎機車的比例應該較高!
PlantariS wrote:
老人事故率可能比年輕人低
但隨便骨折感染都可能要他命
死亡比例不等於事故率啊 先生
笑死人,你這是要打自己的臉嗎? (120樓)
怎麼會有臉說我?

事實是我發文之前,查了年齡人口分佈圖 (全台)
2017年,18~24歲的人口數和65~79歲的人口數差不多!
比其他年齡層的人口少,但事故數最多 (彰化)
雖不嚴謹,但可以證明年輕人和老人是事故率最高的族群!
兩者數量差這麼多...這樣比不對吧
TW Energy wrote:
你這些話拿去和日本說,拿去和被撞的人說。難道日本的貨車、大客車視覺角度比較好嗎?
事實就是台灣駕駛習慣非常不好,造成肇事率高。
我說大客車、大貨車死角多,先天上有劣勢,有說錯嗎?

我說用車輛數來比較事故率不公平
應該拿使用時間來比較
這樣大型重機的肇事率只會更高!
有說錯嗎?
楚中天 wrote:
去年我們公司2輪車禍事故發生7件
其中就有2件是紅黃牌
看著停車場才停幾台重機而已就佔了2件事故

請問你怎麼知道發生幾件?
每個人發生車禍都會跟你報告?
chiashin wrote:
已經說過,全台、不同年份,結果都差不多,還在說樣本數太少?
請問母體群怎樣不同?.....我等著你的高見!

你還是沒看懂。
如果是母體本身自我比較去看趨勢,母體大小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但當比較對象是別的母體的時候,母體量的差距就很重要了。大家講的是這個。
台北市250cc以下跟以上的領牌數差距有百倍之多。
同樣發生一件,在兩邊造成的比例變化也是可以差到數倍的。
同樣倒一克鹽倒10cc跟1000cc的,你會覺得10cc那杯水超鹹,但1000cc那杯根本沒感覺。
就算把倒進去的鹽減到0.5克,你還是會覺得10cc那杯水跟1000cc那杯鹹的多。
郭董把資產拿去定存,每年生出來的利息都比你下重本買高殖利率股票來的多。
所以你會說你的獲利率有贏郭董,結論你比較厲害嗎?
所以母體差異太大,拿各自的樣本比例出來比較是沒啥意義的。
orea2007 wrote:
同樣倒一克鹽倒10cc跟1000cc的,你會覺得10cc那杯水超鹹,但1000cc那杯根本沒感覺。
就算把倒進去的鹽減到0.5克,你還是會覺得10cc那杯水跟1000cc那杯鹹的多。
胡亂類比!
10cc是大型重機
1000cc是一般機車
請問你所謂的1g鹽代表什麼?

如果是比哪杯水比較鹹?
哪杯水中鹽的濃度高?
跟10cc、1000cc無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