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重機走路肩是不是OK啊?


安迪月亮 wrote:
『高速』就是最致命的物理因素.....
尤其在高速公路上,動則時速100Km以上高速......
大碰小......生死瞬間即決......

高速雖然可能是致命的原因,但常常不是車禍的主因。
車碰車的事故通常成因是速度落差跟不良的動線交叉。
要提昇交通安全應該是避免車陣中有過大的速度落差,
還有就是避免近距離的動線衝突。而不是考慮撞了
會不會死人。
台灣的交通管理部門雖然想用內側禁行機車的方式來
減少汽車機車的動線交錯,卻在路口接近路口處產生
了更多更危險的動線衝突。

kevin03 wrote:
願您好運~ ^^
註:機車也會有擦撞腳踏車或行人的機會,祝您好運囉~

吃中飯了嗎??

願您好運~ ^^
註:吃中飯也會有吃到小石子或菜蟲的機會,祝您好運囉~

願您好運~ ^^
註:吃完飯找錢也會有拿到假錢或錢掉到水溝的機會,祝您好運囉~

願您好運~ ^^
註:吃完飯伸懶腰也會有閃到或胃痛的機會,祝您好運囉~
不僅高速是致命的因素,高度也是喔
覆巢之下無完卵......那麼大客機還要不要飛?
出門就有風險,單憑風險來想像路權,那會出不了家門,更是見樹不見林的偏執

高速下碰撞想當然死傷嚴重
行車環境惡劣想當然死傷嚴重
高速公路上肯定會有不可預期且無法閃避的西瓜皮與跳動的死人骨頭,更別說彈射的憤怒石頭
會有讓重機在高速下零件散落滿地的跳動路面
會有讓重機東倒西歪的側風
會有惡劣的天候突來的大雨
會有殺人如麻的恐怖駕駛
我相信這些都是真的
也相信在開放快速道路的這幾年來都發生過
但是,我不清楚快速道路上究竟死的多少重機騎士了?
上面有人說,僅有一次的死亡事故,這數據錯誤吧,還是有人說謊?
在慢速的平面道路上,在鳥語花香的山道中,重機肇事率高達8%左右
但在一碰即死的高速道路上,好幾年了竟然只有一起死亡車禍?
那究竟開放高速公路安不安全?
快速道路的開放是開放國道的暖身與數據收集
究竟繼續用想當然耳的想像推論,還是已經呈現在眼前的數據?
我只能贊成跟國外一樣,塞車時鑽車縫而已!

路肩應該還是要維持緊急通行用!
sanyea wrote:
但是,我不清楚快速道路上究竟死的多少重機騎士了?
上面有人說,僅有一次的死亡事故,這數據錯誤吧,還是有人說謊?

現在網路化的時代很方便

GOOGLE一下新聞 , 或是YAHOO搜尋新聞 , 都可以看到過去的新聞頁面

但是正式的官方統計數據沒有 , 我也找很久了 , 但是沒發生的事 , 官方當然不會特地弄個數據出來寫

兄台可以GOOGLE 重機 快速道路 , 然後選新聞分類

或是YAHOO 搜索 重機 快速道路 , 也是選新聞 , 只有少少幾頁

我是只有查到一件 , 但是難免有疏漏 , 不過真的很少很少
(那一件A1 , 是一個修BMW重機的技師由市民大道上方跌落地面)


照大家說的 , 如果是快速道路的重機A1新聞 , 一定是敲鑼打鼓的各家報導 , 但實際上卻沒什麼資料可看

wishleakage wrote:
現在網路化的時代很方...(恕刪)
照大家說的 , 如果是快速道路的重機A1新聞 , 一定是敲鑼打鼓的各家報導 , 但實際上卻沒什麼資料可看

對啊
重機誤闖高速公路,跟著前方車流順暢前進,都可以大肆報導,批的亂七八糟。
還是重機遵守交通規則,可以報成重機霸佔車道。
怎麼可能重機在快速道路上面摔死或是被撞死卻不報導。

sanyea wrote:
不僅高速是致命的因素...(恕刪)

重機無辜....路權還得也是剛好
車子沒人駕駛還會跑就有鬼了
重點不是在開不開放
只要人守法
出事機率自然低
無關哪種道路

可惜
重機騎士目前只看過一位守法的Z1000黑
我小港天天上下班跑
看過數十台重機
每台都把馬路當快速道
甚至我感覺開不開放路權好像沒啥差別
而且光是看快速道事故根本沒啥好說得
平常的道路就因為不守速限死一票重機騎士了
事故不說到底哪方違規
只是責任多寡歸屬而已
平常道路要是遵守速限
就算對方違規一樣也有時間可以反應
一旦對方違規+重機超速......下場幾乎是重機這邊比較慘
大重機撞小綿羊是綿羊這邊比較慘
一下就破碎兩三個家庭.....可憐啊~~~

.......離題了


最後回樓主的路肩論
都考過駕照還不知道路肩幹啥用嗎
緊急事故使用
其中也涵蓋了特殊車輛(救護車警車這一類的特殊車輛)
考過駕照還想說跑路肩OK
嗯.....重機果然是很特殊很高貴的車種
別人不能走路肩而去想重機可以跑的邏輯
恭喜~~~已經邁入標準大車嘴臉的入門了
建議還是車道外側順順騎吧
跑內側要是彎不過去會死的更難看
外側有一票大卡拖板車更危險?
但至少還有路肩可以臨停躲一下
沒叫你一直跑路肩
只是躲一下或是臨停(現在規定好像是閃燈故障臨停只能2小時)
想一下絕對比內側安全
所以
我投外側車道一票
惡魔印記666 wrote:
重機無辜....路權...(恕刪)


不建議走外側

外側大多由貨車客車佔據

貨車體積大嚴重阻礙前方視線,如果還遇到下雨,大車所帶起的水花會讓你完全看不到前方

車體物品脫落的機會大

速度慢,他們的速限比小客車低10km...如果重載或爬坡的,更慢,不過他們都很乖,一定在外側兩線

最內側車道,左邊有護欄,只剩右側可以閃避

最理想的是中間車道,進可攻,退可守,左右兩側都可閃避

路肩可不是想停就停的地方,不曉得有沒有人站在路肩過,很恐怖

停太久...有時候條背背會主動找上門,高速公路有監控攝影機或是有人通報

還有,如果不得已真的停在路肩

可不要馬上就切回主線道上,在路肩先加速到與主線道同等速度後在切進去

不然....

惡魔印記666 wrote:
重機無辜....路權...(恕刪)


如果今天限制只有會大量違規的駕駛人才可以使用重機,那麼的確不要開放什麼路權,甚至整個禁止比較恰當
再者,一個制度的規劃或公共設施的建立,若只限縮於眼前所見而論,那麼當初家家戶戶都幾乎沒有汽車的年代,也不該興建高速公路
重機早年限制進口多時,目前在台灣不論是售價或使用的方式都還屬於一個蠻荒扭曲的狀態
但隨著開放的時間日遠,使用的人口增加,使用的型態也會轉型,其族群組成份子日日改變也明顯增加通勤比例
我們怎麼不知道在開放應有路權之後,使用人口增加,進而市場增加,進口量增,國內廠商加注重機市場,重機不論售價或維護成本皆漸趨於正常,回歸交通工具的本質,成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低排放的單人移動載具選項?
目前在台灣,重機大多還是娛樂用途,但現今的社會,電視機與汽車也都不再是有錢人家才能擁有的奢侈品,不是嗎?
說真的,討論宜從核心價值來釐清,不宜只就現象議論
現象是會隨著時空背景改變的

當然,凡事都有磨合的陣痛期,但現在不做那麼什麼時候才會開始?


真的離題了..........

不過,如何讓人民合理且更有效率的使用道路,這應是政府相關單位該去煩惱的


wishleakage wrote:
吃中飯了嗎??願您好...(恕刪)


最幾天開會行程增多,突然忘記有這篇文章的存在,還好剛了按一下「我的文章」~
謝謝您的問候~ 從您的回文行為中,方便的話是否能稍稍透露一下年齡?!

註: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想要瞭解到,哪個年齡層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在回文?!

-------------------------

回到相關的正題:

路肩的道路品質真的很不佳,而且容易出現臨停的故障車輛、等候的拖吊、警務車輛等,
除非該路段有公告於某一時段開放外,路肩真的相當的危險。

另外,車輛在高速與低速實,將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尤其是這幾天南北走一趟,
高速公路的側風,真的很大也很突然,若重機騎士在上面是否能一直穩穩保持在同一車道上?
除了技術外,運氣的成份更是多一點,所以這還真的很困難~

倘若在這樣的情況下,騎士突然被風吹往其他車道,擦撞到另一步車輛(任一種),
那後果真的不敢去想像!

與同車的友人聊到重機上高速公路這件事,其中有兩位與我也都有在騎乘重機,
依以下所舉的例子來討論,他們也都認為未有配套措施前,還是不宜開放。

例:
1. 車輛故障之拖吊、救援:
這要讓拖吊車上都有適用的固定架,但拖吊車若要全載汽車,那固定架又造成無法使用或擺放,拖吊業者多半不願意配合(這之前某道援公司有推展過重機拖吊,是完全失敗收場),因此若僅是爆胎或電路問題無法發動的情況下,重機車主您願意讓愛車以「平躺並上固定帶」的方式,對待您的愛車嗎?

2. 車輛故障之警示:
依法需擺放明顯的警告標示,重機上仍無此相關配備,這將不是政府規定即可解決,因為不是每部重機都有足夠的儲物空間。

3. 收費站收費:
雖然可以強迫要上高速公路的重機使用 ETC(eTag)解決,但依現在民眾對遠通電收的觀感而言,若如此強迫加裝,將又有的吵了(官商勾結、護航... )。

4. 人身部品、車輛安全配備:
人身裝備的要求要到哪?配件的認證標準?無 ABS 車款是否可以行駛?這安全相關問題實在太多了~

5. 天候因素:
濃霧、下大雨、颱風期間等等,重機是否仍可上高速公路?何時、何處公告?

若因無適當的配套措施,冒然開放,那其他用路人,是否就應就此背負額外的壓力?!
也許樂見開放的騎士可說:「我不在乎上述的問題!」
但讓無辜的另一用路人,將有很大的機會,莫名其妙背上過失傷害(致死)的刑責?!
這對「明顯大眾族群」的權利上,實在很難有說服的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