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ww wrote:
另外,這邊有一篇2017年7月Procedia期刊的研究報告(連結),有一篇用於探討各種實驗室測試方法和新的WLTP測試法的CO2排放差異,找來三輛歐盟5期,一輛汽油渦輪增壓車、一輛汽油自然進汽車、一輛柴油車 (由於探討的是各種測試法的差異,不是用來探討各種車輛的CO2排放差異,所以只有三輛車),而各種測試方法都模擬了包含了市區道路和高速路段,而實驗數據很清楚,無論何種測試方法,柴油車和汽油車的CO2排放差異大概只有....10%? (我隨便目測的)。
(恕刪)

yww wrote:
另外,這邊有一篇2017年7月Procedia期刊的研究報告(連結),有一篇用於探討各種實驗室測試方法和新的WLTP測試法的CO2排放差異,找來三輛歐盟5期,一輛汽油渦輪增壓車、一輛汽油自然進汽車、一輛柴油車 (由於探討的是各種測試法的差異,不是用來探討各種車輛的CO2排放差異,所以只有三輛車),而各種測試方法都模擬了包含了市區道路和高速路段,而實驗數據很清楚,無論何種測試方法,柴油車和汽油車的CO2排放差異大概只有....10%? (我隨便目測的)。
(恕刪)
zekebobe wrote:
那我也得跟你說的一樣,受不了有些鄉民,聽到柴油車就這麼興奮。
仔細看我留的文章,重點是歐盟最新期數的排污量已經遠低於之前的1、2期,難到不是嗎? 汽柴油車當然也都有汙染問題,但電動車真的就沒有嗎?
以後在批評別人的論述時,請先仔細看清楚,不要看到柴油影子就引言,亂開槍。

icchenk wrote:
看來還有未爆彈沒爆唷!!(應該被高層施壓沒公布),合理懷疑CO2數值也作假!!當作弊程式啟動,汽車排氣量相對變小,NOx與CO2數值同時也美化了!!難怪道路測試差異性會這麼小!!看來柴油車名副其實是台作弊車,拿不成熟的科技騙了喜愛貨車性能的消費者族群!!真相總是殘酷一點也沒錯!!
Black Ocean wrote:
yww大你好,想請問...(恕刪)1.為什麼台灣的汽油車排氣標準從四期到明年的七期,檢驗標準好像都一樣,而沒有再更嚴格,是還沒跟上歐盟的標準,還是以目前的汽油車科技,也很難做到更低?
Black Ocean wrote:
2.在排氣檢驗中,CO & HC都是有上限值,檢驗結果需低於標準,但為什麼CO2反而是要求一個低標,檢測結果要高於標準? 看前面討論,CO2的排放量越高,對環境也不好,卻沒有設定上限標準?
Black Ocean wrote:
所以看起來,就是要控...(恕刪)也就是說,汽油車的引擎,從二十多年前開始普及的電腦噴射供油+觸媒,就能達到四~七期的排放標準,算已經可以控制的很好了,目前新車好像也沒什麼可以突破和進展的空間(除了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