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yan_xu wrote:但我記得Tobe不就是打國民車市場,還是我記錯
眼高手低,沒那個技術...(恕刪)
Bemo_Du wrote:
我只記得廣告是 郭...(恕刪)
看到你講到掉落的事, 就讓我想到, 那台車是我學弟賣的, 事過三五年我碰到他時他提起這件事, 他在那做時是升職最快的人, 但發生這件事後他很快的就離開了, 這樣的品質他實在是不想再賣下去.
回到正題. 納牌照目前的形勢若沒有政府介入的話是勢必會倒的. 從一個代理商的角度來看. 合併進 中華(三菱), 別克, 以及日產(當然現在是"分家"). 後面的老板是同一個人. 你覺得他會把重心放在哪? 我也不會說他會把重心放在納牌. 事實上這就是典型的什麼都想要, 什麼都做不好的很好範例. 想當初1998年時不管是 NISSAN, 或是三菱, 都有不錯的成績. 但過了20年, 不是很諷刺嗎? 搞到每一個牌子都要倒要倒的. NISSAN有出什麼好的車嗎?? 對了, 我還忘了Infinity哩. 三菱真的有像在台灣這樣看起來像要倒的樣子嗎? 都快10年了, 有出什麼新車? 沒有.
但是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你大可到東南亞最大的汽車市場泰國去看看. 當初在打WISH, 就算NISSAN沒有, 三菱有一台在泰國可以跟WISH抗衡的車, 但不引進. 為什麼?? 我覺得就是放著爛的心態.
說真的, 台灣代理車子的已經找不到像當初商富這類好的代理商. 和泰已經全然主導了主流的市場. 現在不論NISSAN或是三菱可能也就只能持續這樣做困獸之鬥.
納牌, 要翻轉起來. 是極度困難的事. 當初納牌剛出的時候我們也是覺得要支持台產的公司, 但後來看到納牌的整個設計策略以及後勤鎖料等問題. 根本就不會令人想要去買它的車. 說穿了, 脫掉電子花車的外裝後, 核心的技術可能只能跟10多年前的水準相比. 但這也是台灣人的喜好所養成的. 但試問, 到底是電子花車的花樣比較重要還是安全性重要. 我敢說這個是因為我同學在去年才撞掉一台M7. 而壞掉的理由竟然是因為真空邦出問題導至沒煞車. 撞掉後回納牌還一直說那個東西沒問題. 這就奇了, 在事故後我們看到好幾個車主(不是只有M7喔)都發生相似的問題. 納牌這樣的處理事情方法. 你要是碰過一次, 或是你身邊的朋友碰過一次, 你會想再買他的車嗎?
事出必有因, 與其要政府救助, 還不如看清楚自己到底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搞不清楚狀況, 做不起來本來就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