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650331 wrote:
當下就因右邊大車佔了車道,才切入左轉車道。正常旁無大車的話我沒切直行,過路口前(左轉大車的車尾)我一定看的到對方要轉。
只有三個紅綠燈,無左轉燈號
基本上這件事應該就是你的錯了...
不過呢, 如果有影片做證, 你的錯是更明顯了..
我如果是賓士, 我怎麼想都不通為何我會被撞....
真是不可思議
想必當初賓士左轉時, 根本沒看到半台車, 要直行,
然後突然有一台車以時速60KM/H
切出來撞我...
再者說, 就算我開車那麼久了, 看不到的盲區我都不會這樣做了..
萬一今天是過馬路的小孩或老人..
我看你不止賠錢, 還要賠上一輩子的歉疚...
再者說, 萬一今天你副駕有人在坐..
他沒綁安全帶..
以你這個速度,
他可能會飛出去撞頭而死...
希望您下次不要這樣開車, ...
我覺得開車出門平安就好.....
良心提醒您, 希望您能多注意安全很重要...
看不到的地方, 不要搶快..
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再和你說一個故事希望你多注意安全..
曾經有一個人和你一樣就是不剎車..
然後他載了他女朋友上高速公路,
因為他女朋友掉了東西所以解開了安全帶..
就在那時..
因為他愛切換車道, 跑進了盲區
前面的車和他速差有40
他就撞上去了..
結果, 他女朋友就慘死了....
所以, 切換車道本身就是一種自私行為..
這樣你懂嗎?
不能好好用一條路平安回家嗎??
--------------------
為了你的未來, 我再補充....
希望你真心不要再這樣開了...
市區道路開到超過 60km/h 真的撞到什麼都只有死路一條...
就算快速道路可以開到 70km/h, 真的也不要賭...
看不到就不要衝...
我真的很擔心你這樣開以後會不會撞到人.... 一條無辜的人命..
allen650331 wrote:
如影片(恕刪)
樓主,照過來照過來,
我提出個和樓上大部份人不同的看法,
分析事情,要客觀有條理,
端看樓主的行車記錄器,大部份或許會認為樓主的肇責較高,
我初始也如此認為,但經仔細推想後,此役,樓主有拼博的機會。
一般所謂的肇責,有幾種認定方式,
1.雙方談出來的.
2.警方的初判表.
3.車鑑會/覆議會
4.法院所委託的交通學術/研究單位
5.法院的判決
然而,這中間份量比較重、或者說影響比較深遠的,往往是車鑑會意見,
如果沒到車鑑會就和解,那肇責當然就看雙方依初判表怎麼談,
如果到車鑑會通常的結果會有
肇事原因vs.無肇事因素(100:0)
肇事主因vs.肇事次因(8:2 or 7:3 or 6:4)
同為肇事原因vs.同為肇事原因(5:5)
所以到車鑑會陳述後由車鑑會判出的肇責方有意義。
在車鑑會上,車鑑會會依雙方提供及警方移送來的資料加上雙方的陳述做為判斷的依據,
在當下,若有行車記錄器影片,亦會當場播放。
委員再針對雙方陳述時進行提問,由陳述方回答,會後委員再做出責任歸屬,書面通知雙方。
以樓主這個案例而言,樓主開車的惡行惡狀,已在行車記錄器上,展現出來,
而對方,充其量是切西瓜(未依規定行駛至路口中心處提早左轉),
但有些客觀事實的資訊是無法在第一時間從影片上看出來或想得到的。
樓主的案子,若需要到車鑑會,記得做幾個動作,
根據比例,把你和對方以及第三方的車輛位置畫出來,
而且,碰撞前的相對位置更加重要。
因為在警方的記錄中,只會有道路寬度,肇事雙方車輛位置,及相關標線...等,
你要再去查詢其它車輛的長度,寬度及高度,依影片中的位置,將其套繪上去,
以及在事發前,雙方的位置,
(記得依不同時間點或要時間點多畫幾張圖)
此時,你會發現,在事發前,對方是完全看不到你這邊是否有直行車通過,就算你當下在直行車道上也是如此。
(暗示,你可以畫你是在直行車道上的示意圖,但不代表你是在直行車道上)
也就是說,對方有盲區,他應該等待大貨車左轉後,確認對向有無直行車要通過才能左轉。
此時,就給對方安了應注意而未注意,且左轉車未禮讓直行車的肇事因素。
也回歸到最原本的,轉彎車應禮讓直行車。
當然能夠在車鑑會上談到對方7你3算你賺到,
能夠談到雙方5:5也算少輸為鸁。
如果要上車鑑會,記得把自己的論述先書面化(圖+文字),到時陳述時可照書面簡述,亦可將書面資料呈給委員。
(不利於己的就另外記,不要在上呈的書面文字中,以做現場陳述之用)
以改變委員在看過影片的第一觀感,及事後做判斷的補充依據。
所以要切記,圖一定要畫,才能顯示出對方的過失在哪兒,
也才可以避掉,你不管是在直行車道或轉彎車道,對方都看不見你,不應該貿然左轉。
至於你,切到左轉車道,在陳述時用緊急避難不知拗不拗得過去,只能說拗拗看!!
最主要,你著重的點,要儘量放在,對方因盲區無法確認對向是否有直行車,不應貿然左轉,造成轉彎車不禮讓直行車為主肇責。
以上,供參考。
另外,補充幾點。
車鑑會一天要處理多少案子不得而知,通常一個案子約10~20鐘,接著就下一個了,
不知道他們是聽完陳述後馬上才下決定,還是會後再討論,
如果是會後再討論,此時,你的補充資料就特別重要。
儘量製作對你有利但不失真的文件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