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本事件中這位騎車老人,他可能是獨立性比較大,凡事都想自己來,所以八十好幾了,還是喜歡自己駕車騎車,家人怎麼勸都不聽。他也可能是要到幾公里外的某地辦事,可是因為沒人載他或是沒公車可搭,他只好自己冒險上路。他也可能是要到幾百公尺外的超商買個東西,可是因為沒有寬敞安全的人行道可走,只好披掛衝鋒上陣。
台灣可說是個大車欺小車,小車欺機車,機車欺行人的社會,老人家行動不敏捷,走在沒有人行道的路上,猶如羊入虎口,沒死也半條命。老人家騎上機車,就好像士兵拿著兵器,在戰場上的存活率就提高了一些,雖然說他手上的兵器可能嚇到人傷到人,但嚇阻傷人總比任人宰割好。老人家開起小汽車,更高級了,彷彿烏龜有了龜殼、俠客練了金鐘罩,自己的生命多了一層保障,這時就不管小汽車撞到別人的後果了。
講到這裡有沒有發現,那些勸老人家不要開車,卻無法幫忙解決交通需求的人,心裡面到底是為了老人家的安全著想,還是為了自己的口袋著想?
如果我們真心為老人家著想,真心為不適合開車騎車的家人著想,那我們應該闢建寬敞無阻礙的人行道,應該建置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給這些馬路上的不定時炸彈行走和搭乘,更應該嚴格考照,嚴格篩檢,不讓他們駕駛車輛上路,而不是只是口頭上說,他們開車騎車很危險。
有了人行道、大眾運輸和嚴格考照,路上就少了不定時炸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