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搞了六十年還沒有自己的汽車工業

donhsueh322850 wrote:
汽車重工本來台灣就沒...(恕刪)


人才絕對有! 只是沒有相對的薪資,
韓國人知道車體外觀設計要找歐洲高手,山寨感完全消失..
錢花在對的地方,絕對有起色
donhsueh322850 wrote:
汽車重工本來台灣就沒人材,引擎,變速箱專利又多
政府美其名是保護,但實質卻沒有真正下去扶植起來
光靠裕隆單打獨鬥很難! 過去的飛羚,現在的納智捷,裕隆真的不容易
吉利背后有政府撐腰所以把volvo買下,特斯拉美國政府補助超過1000億台幣
裕隆現在有鴻海幫忙,或許能有一線轉機
(恕刪)

汽車產業政策,該如何補助、扶植 ?
整車,或零組件 ?
在台灣爭議了數十年 ( 吵了幾十年 )

品牌業者希望政府像韓國,有許多檯面下的補貼措施,
但有時看到經濟部工業局的產業政策官員,
在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發表觀點,
認為台灣市場小,難以達到經濟規模,
補貼政策不是沒有,成效不彰,繼續搞補貼也不是辦法,
應像比利時,發展汽車零組件業,其次才是兼著做整車組裝。
面對國際市場競爭,逼自己生出競爭力來。

兩派意見,併存了數十年。
( 從民國七十年時期,倡議的大汽車廠案,失敗迄今 )
四海無上師 wrote:
跟政治色彩無關,也不...(恕刪)


國產汽車倒很久了

現在的台灣只有代工台製台組而已

而且日/韓系一半以上車款都是進口的
隨意渺了一下,幾乎有自己的汽車品牌的國家,地都比台灣大,當然看人口數的話,也有少的
瑞典比台灣人口少,Volvo之前是福特的,現在老闆是中國
捷克比台灣人口少,Skoda在2000之後就被福斯收下了
自有品牌起碼要自己內需養得起,臺灣市場規模應該不夠,要拚外銷,對手一個比一個強,找定位切入很難。
首先,先要有內需,有能力搞出一個引擎,然後和國外的車有一定的價差,價差到你可以忽略到品質差,然後養成熟之後出國去賣。
一台國產和進口差沒多少錢,說實話我會選技術成熟的進口。
當要踩進這行業,就要先有賠幾年的心臟,特斯拉好像也賠了不少年.....
一定會有很多人用愛用國貨的帽子壓下來,我只想回一句,啊你是買了唷,如果每個罵我的人都買國產車,那種銷量就不會養一堆x粉來護航了...
一句話,自己不爭氣,就放生吧!
四海無上師 wrote:
跟政治色彩無關,也不(恕刪)

上層的人想搞好.但中/下層的人怎?材質/品管真無言
一台燃油車至少有4萬個以上零組件,
如果有那個零組件出問題,車子就會有問題,
國產車在台灣可分為納智捷跟技術合作國產車
大部分公司會選擇技術合作,畢竟國外大廠歷經數十年開發、測試
零組件都達到一定水準,只要做組裝就可以穩穩的賺。
至於納智捷因為是從無到有,零組件穩定度一定比不上國外大廠
而且成本又貴,銷量也不好,只能說是嚴董選了一個燒錢的路,
(純臆測)大概就是用三菱跟日產賺到錢來燒納智捷,再靠大陸銷量分攤成本。
至於福特跟和泰跟都是默默的組裝,默默的賺。
四海無上師 wrote:
跟政治色彩無關,也不...(恕刪)

納智捷賠到脫褲了還被台灣酸民嫌成這樣
我比較希望酸民們能夠合資搞間自主品牌車廠造福人民
看了一下,原來納智捷要賣給外商才有活路,那至少要做到外商願意買單吧
這東西不好搞一台車的東西太多了~
台灣又晚日本歐洲晚起步
要跟上製程腳步沒足夠的資金是艱難
韓國一些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沒國家撐腰也是會倒
不然你以為三星LG現代是多厲害
站穩腳步前打趴國際對手前人家是組國家隊
你看看韓進海運國家不撐腰就倒了~
但是當初韓國選擇幫韓進就換另一家大企業要倒了
王永慶你聽過吧?他夠有錢了吧?台塑汽車不是也搞不起來
人家比較聰明看不行就收了裕隆算是撐夠久了
台灣高鐵初期也不是搞不起來說啥女強人
最後還不是那個叫啥扁的搞國家隊
國家拿錢資助太多錢百姓勢必有不滿
但是站在國家立場要強富必須要有一些自己的工業
不能老是靠進口
這就認了吧下次投胎不要當台灣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