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維修重機,的確要找到專業的不容易。汽車界多數都會有一套原廠的訓練,或是至少是汽修專科出身、與豐富的實修經驗。修重機的很多都是從修小速克達直接跳上來的。當然多數坊間店家,只要你去灑錢,製式化的改裝品、依照規格直上對店家來說都不難。因為賣車、改裝品、基礎保養,換胎,都是多數店家的支撐來源。要拆解維修內部引擎、與整車深度調校功力的少之又少、所以你不難發現,蠻多改很大的車,車子非常帥非常磞,但有機會你去騎看看,越改是越難騎,整體的操控調性都不對。打聽一下大概就會知道哪些區域,哪些店家對於精修功力高明的,通常都會一大堆客人,生意好到爆。重機界都有一句話,只有被修壞的車,沒有不好養的車。慎選店家,跟店家長久陪養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ddhhddhh2 wrote:但事實上台灣在民國67年以前是可以合法進口各型機車,包含重機 沒錯,在台北市20多年前我在淡水路上就看過本田CB350台北市區內還看過SUZUKI GT250這些有牌街車
台灣有經過正式汽修專科養成教育出身者,會把理論與實務結合在一起,通常比較不會認同老師傅土法練鋼般的修車方式,即便如此,汽修業界要找到真正具專業素養能力的,也是要瞪大眼睛仔細找,只比摩托車好一點而已。台灣修摩托車業界,土法練鋼般的修車方式,比較常見,修不好車,吾人不覺得奇怪,連白牌車都如此了,何況是重機。所謂的土法練鋼修車方式,例如清洗化油器,本就該整顆細部拆解,連同油道(路)全部都要清潔(洗)到,可是實際上許多車行,就連將整顆化油器從車上拆下來,都不肯,只願意拆開浮筒室,取出油針、乳化管,清洗油針、乳化管,其他的就直接省略了。又例如有些修車者,清洗電噴摩托車的節流閥,拼命的用毛刷硬刷、努力的用力大刷特刷等....,修得好車,才奇怪。再一例土法練鋼修車方式:山葉cuxi噴射中古買來一直發動異常...換過電瓶、啟動馬達了..車行以兩條細線徑的電線,來取代機車蓄電池接地線,這也是典型土法練鋼修車方式的一種,奇怪的是車主所找的眾多車行,竟然是見怪不怪,最終的結果,修不好車,我不意外。
chunpin1547 wrote:台灣有經過正式汽修專(恕刪) 那台qc引擎溫度都跑掉了,發的動才有鬼,沒人肯為它做引擎溫外接電阻自檢。根本是不懂噴射原理的一堆。不然我短程1_2km j bubu怎麼可能能45km/l,原廠有28km/l就要偷笑了,還不是讓怠速時空氣量增加,冷引擎的噴油量再鎖一拜,引擎溫度鎖太多鎖到太高,車子永遠發不動,引擎溫度,進氣溫度越低越耗油怠速空氣沒增加,引擎溫度完全不能跑掉,只要高2度以上就可能永遠發不動
cbrcbr73 wrote:看看就好別發批判文:(恕刪) 別傻了,盤子很多你不買,還是很多人會買看看四輪,關稅重到一個誇張國外四輪車價不到台灣三分之二真的有在研究車的我相信也都知道但雙B、保時捷、法拉利... 賣的有比國外少嗎??保時捷還曾經讚揚台灣銷售量在亞洲 (還是全球我也忘了) 是數一數二的你不買,車商會怕你嗎??你發起拒買,會有人理你嗎??而且要硬起來抵制某些東西,台灣人真的不行啦~像之前某家鮮奶不是全民宣稱黑心拒買...後來出了一招買一送一... 全民偷買
chunpin1547 wrote:台灣有經過正式汽修專(恕刪) 坦白說啦...這也沒辦法的事台灣一直以來看不起/不尊重維修的從業人員不願意給"維修費",卻要求包山包海試想,一家店說清化油器要600。另一家則是1200600的是葯劑噴一噴完事1200的是逐一按步就班清潔最終以台灣人的普世價值大家會選誰?我想大家心中自然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