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成網路媒體後,由其是 只想單靠 youtube , 別奢望能賺到錢的,一堆同類似的車評,連小學生阿貓阿狗都能當車評,光靠 youtube 微薄的分潤能養活一家公司別鬧了,大者如過往高獲利的蘋果日報都能倒了,台灣媒體業一味投入 youtube fb, 只是在慢性自殺尋死路而以,因為錢都是被 google fb 這些美國互聯網公司賺去而以反觀中國那邊10年前早就發現這問題,汽車媒體 各種媒體都有發展自家的平台 都有能力跟 google fb抗衡,有自己的路才能有自己的利潤,也才能活下去看看中國"汽車之家" 等汽車媒體是怎麼做到 數百億獲利,創辦人還自己出來開車廠理想one ... 台灣真的是沒機會了
紙本雜誌已成時代的眼淚;但並非紙本就得守舊,掌握較網路媒體較沒有時效壓力的特點,還是可以做出很有風格的紮實內容,但現實難免受到大環境所影響,當國內紙本車媒無法以銷售量概括營收,也只能將內容比例轉向更多的廣告業配。我自2001年起於超越進入車媒行業,歷經紙媒的黃金時期、網路媒體泡沫化、網路媒體再崛起,坦言說在紙媒的日子很辛苦,但收穫跟成長也是最多,一群志同道合的愛車人企劃天馬行空的單元,然後再具體實現,那種滿足感令人一生難忘。到了後期,其實蠻多記憶到現在還是很清晰,只能說有些計畫當初提出來,但受限於某些原因最後無法實行,便錯過媒體轉型的最佳時機點,也都是近年紙本車媒所面臨過的考驗;然而到了現在,我還是持續在思考如何讓自己是fresh的狀態,01車版目前有七人編制,其中六人就曾待過紙本媒體,也是因為有了過去紮實的訓練,於是能帶來更多元、豐富的報導與內容,當然也希望各位網友們能多支持、持續交流意見,希望整個車版能讓更多人喜歡。以前經常試車的重劃區,如今已成為outlet
艾薩克 wrote:我自2001年起於超越進入車媒行業,歷經紙媒的黃金時期、網路媒體泡沫化、網路媒體再崛起,坦言說在紙媒的日子很辛苦,但收穫跟成長也是最多,一群志同道合的愛車人企劃天馬行空的單元,然後再具體實現,那種滿足感令人一生難忘。 翻找了一下沒找到當初超越送的牌只找到一手的...艾薩克 wrote:以前經常試車的重劃區,如今已成為outlet 以前車媒常試車的 "369海釣",如今也僅供懷念了~
汽車購買指南從1996年開始,每月初都會習慣到超商或賣場或書店尋書購入(不想用訂閱方式,這樣才有找書的期待感),一直到2017年因家裏空間已經擺放不下,且被太座警告不得再買來佔位,從那年起才忍痛放手!去年底終於整理成好幾箱,今天卻聽到停刊的消息.................
汽車購買指南是我從小開始就每期必看的雜誌,那時候真的很有內容,我還記得有車狂專欄、楊哲倫之Q&A...等等。但老實說,我也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去看它的實體書了,現在數位媒體的即時性太好,哪是那種一月一刊的雜誌所能比擬的;我已經很久沒去逛實體書店,也很久沒再去接觸汽購在內的這些紙本雜誌了,沒看到停刊通知,也還真忘了還有這家出版社在。
網媒雖然快資訊,但失去了價值性,可讀性,現在年頭 沒幾人會在手機好好的把整篇文字看完,多數人看的都是嘴砲留言,車子介紹文章寫的再精睬圖片拍的再美 再用心,讀者也是一秒帶過,媒體的從業人員在這時代只會越來越累,越來越無成就感,收起來也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