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以前大家都臥龍鳳雛談未來大家都夸夸其談再討論這個沒意義~我知道這篇其實只是想要褒獎台灣的南陽汽車而已可你們再幹啥拔氣囊?這不是2017年前台灣人很愛幹的事嗎換個新梗吧.....懶的廢話太多上上禮拜回去韓國同樣叫計程車回家台灣一千多車資 韓國53000韓幣韓國是一排EV6等著台灣來的是WISH我它馬還沒的選還有萬年煙味跟洨味
seatree wrote:嘴裕隆怎麼不去嘴和泰?和泰賣的TOYOTA是台灣銷售量最高,還海放第2名,每年的EPS賺多少?到現在都幾十年了連個自主研發的國產車都沒有意願,根本不想對台灣汽車工業的研發有貢獻,只想一直代理TOYOTA的車來賣賺大錢而已。 車美仕算嗎?
鼻屎比頂級和牛喔補助幾十億跟補助上兆元的比要不要看一下韓國政府怎麼扶植汽車產業的?補助5000億給汽車產業 一條龍補助加上零件製造商連韓國民眾購車都有補助額外20%人家川普搞關稅韓國第一時間是宣布補助15兆韓元 折合台幣是3600多億台灣是派立委 側翼拖裕隆出來鞭檔笑死講的好像稅金是裕隆收的一樣裕隆領的補助 有沒有綠能黨營事業補助的1%阿?國發會隨隨便便補助綠能產業 都是百億進去給人薛的狗狗肉領的補助都比裕隆多了
拿韓國跟我們比根本不同層次他們有5000萬人口再加上過去的仇日情緒對日本車的兢爭基本上免疫汽車是需要一定人口市場的商品人口不夠就沒有足夠的市場我覺得台灣發展自己的強項就好汽車產業應該降低關稅讓大家有便宜的進口車可以買
暱稱真難想 wrote:當時的裕隆確實肯在研發方面多下點功夫所以才有飛羚101 這個我一開始也看得很感人,曾經也有努力過但1.那不是全自主研發,嚴格來說是改車2.當時想法是看看"否能國造"3.納智傑則是真有想創造自己品牌4.集團定位不明確,現代集團定位是相當明確,所有子公司都是為了銷售汽車,而裕隆則是為了賺錢/集團活下去其實現代跟裕隆當時兩個集團想法本來就有不少落差,再加上台灣政策跟韓國政策也有所不同韓國更有侵略性,還沒走路就想跑,就想往外打。而台灣走的是保守,想一步一步走,而當時集團也是一樣想法。有人說,如果納智捷的幹勁用在更早以前的話,也許是不同結果。但在納智傑出來不久,集團就開始往別的科技樹偏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