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該檢討強制兩段式的必要性[影片轉PO]

vince0928 wrote:
不用跟他爭那些數據...(恕刪)

首先要修正一點,
我要說的不是事故死亡率,
這是我錯用詞語,
正的說法應該是A1事故肇事率。
機車防護性的確較汽車差這是事實,
因此發生事故時的死亡率一定會比汽車高,
但事故死亡率不能代表交通工具的安全性,
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是以肇事的機率(也就是事故率/肇事率)為準,
例如飛機的事故死亡率幾乎是100%,
但是飛機的事故率卻是極低,
因此全世界都不會認為飛機是危險的交通工具。

再來請仔細看統計圖下方的說明:
「本圖車種別呈現係按第一當事者型態分,即指交通事故中責任較大之一方。」
每萬輛肇事率是以肇事責任歸屬來區分,
在此條件之下汽車無論是在肇事率或是肇事死亡率都比機車高,
這說明了什麼聰明人應該都看得懂。

另外這些統計是貞針對車輛所以當然沒有行人,
如果要把行人也加進來,
汽車肯定更難看,
想是知道是汽車比較容易撞死人還是機車比較容易撞死人。

再來針對禁行機車與兩段式左轉的關係來說明,
首先要了解台灣禁行機車的歷史,
禁行最早的濫觴點是台北市,
始作俑者是當時的市長李登輝老先生,
當時禁行機車根本不是為了安全問題,
這就是最早禁行機車的原因

之後由於台灣經濟發展,
汽機車數量持續成長,
但是當時執政者與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汽車才是正統的交通工具,
機車只是過渡時期的產品,
因此當交通問題愈發嚴重時,
頭一個想到的就是限縮機車路權而非管制汽車數量,
於是自民國七零年代開始就有愈來愈多的路段內側車道禁行機車,
但是當內側禁行機車的道路愈來愈多,
隨之出現的當然就是機車左轉的問題,
於是民國74年楊金欉擔任台北市長期間便開始試辦了羈絆車兩段式左轉的辦法,
之後陸續普及,
到1997年臺北市開始明定「汽機車分流專案」、
1999年交通部提出「機車交通管理政策白皮書」,
其中明確訂定汽機車分流的推動政策,
此後「機車專用道」與「機、慢車兩段式左轉」的設置漸行普遍,
正式確立機車兩段式左轉的政策。
參考連結

在了解以上的歷史沿革之後,
可知機車兩段式左轉是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配合政策,
說兩段式左轉是為了因應內側車道禁行機車而實施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n5971 wrote:
剛看新聞報導
有位女大生沒有二段式左轉
騎在內線要左轉停在汽車待轉區被後方汽車撞死了
出來解釋一下唷

停止中的車輛被後方車輛撞上,
這應該是誰的錯還需要解釋嗎?

gbc168 wrote:
我相信他會說:是汽車撞死機車的,甘機車鳥事

問題是他不會去面對現實,就是內側快車道很危險,常常都發生汽車追撞的車道,他們視而不見,然後硬要肉包鐵進去賭命

當然是汽車的錯啊,
沒面對現實的是閣下,
發生追撞(後撞前)通常都是後車的問題,
任何有正確交通觀念的駕駛人都可以理解~



有人辯不過了就開始指別人開分身,
真是有趣啊,哈哈哈~
althewind wrote:
可知機車兩段式左轉是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配合政策,
說兩段式左轉是為了因應內側車道禁行機車而實施實在一點也不為過!(恕刪)


我也認同不為過+1

但落實開罰執行的是陳前市長

此政策之後再普及全台

為何要獨漏90年代台北市的交通狀況

當時阿扁雷厲風行的執行就只是"單純單一"只是要因應內側車道禁行機車

而沒其它考量是要改善其它交通狀況的因素?

如緩解尖峰時段十字路口的交流量.減少意外的交通事故.降低十字路口的傷亡率

難道漏尿扁真的錯了嗎?
althewind wrote:
首先要修正一點,我...(恕刪)


哇賽~~ 你以及你的黨引用的文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 不仔細看還真的以為你講的就是真的有道理.

你要不要仔細回去看一下文中當初所講的限定路段是在哪以及限定的時間為何? 不是全部台北市的路都限定住. 更不是全天候(這就代表著是要去解決某一個問題才會制定出來的規則)

當初為什麼要這樣做? 請問你有經過那個年代嗎? 沒有吧! 當年所有台北市高端的公司以及政府辦公單位都是集中在那個地區(你知道所有國內知名的外商及代理商大多出自哪個路段嗎? 在那個年代擠滿了各式各樣的公司, 上班人口的密集度有多少你知道嗎? 當年的公車普及化有像現今的狀況嗎? 從引用這個文我可以很確定的知道你並不知道這個背景問題.), 因為上述的問題所以上下班時這一段會特別的塞所以才會有這樣的限定. 一個當年(30多年前)那個背景出現的東西一個陳年的新聞竟然會被你們解讀成這個樣子. 真的是很可悲.

(你要不要去看當年這兩條路是否跟今天一樣寬?車道有幾條?當年的車輛數是有多少? 跟今天的狀況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時空在轉變環境也跟著轉變. 政策的改變都是因應現實的背景而做調整, 當時車少路小, 現在車多了有的路也寬了, 但一直沒什麼進步的是人民的駕駛心態以及習慣, 心態及習慣沒有改變前一直開放就會解決問題嗎? 事故若變多了請問是貴黨要負責還是政府來負責? 為了要求你所要的去扯到30多年前一個背景完全不同所制定出的東西是有何意義? (以前路上的三寶還沒像現今這麼多哩)

althewind wrote:
解禁 機車開放騎內車道(恕刪)


你貼的蘋果新聞連結日期到現在都快2年了

影片只有記者陳述.沒政府官員的說詞更沒白紙黑字

在這快2年的時間裏我怎都沒感覺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後續討論已有點火藥味且回文對立,站方需針對本討論串違規回報進行匯整記錄,故本文唯讀,請見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