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cat wrote:
話說....為什麼全...(恕刪)

其實核心來說就是四個字駕駛道德
一堆人上路就是衝、鑽、擠,這是國民素質問題,更不要說台灣民眾的守法觀念。
還有台灣的道路規劃隨便、混亂,考照制度荒謬等等...總之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了。
目前的狀況就已經亂成這樣,全面開放混合路權之後一定更亂。

還有,不是只有汽車數量暴增會產生問題,機車也一樣。
私人運具成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停車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在已開發國家都要制定嚴格的法規來限制私人運具的成長。
ballcat wrote:
話說....為什麼全...(恕刪)


洗刷刷洗刷刷~~腦子可能被洗乾淨了 又灌了一些怪怪的想法吧 實施車種分流~ 又不去做的踏實

機車專用道? 是小黃停車格吧~ 去台北市 某些必塞路線看看吧 從上往下看 看看哪條路上不是 慢車道

上差了 2.3台龜車~ 既然都稱快慢車道了~~ 那限速一樣50 是有差? 歡迎來到台灣~
my216005 wrote:
其實核心來說就是四個字駕駛道德
一堆人上路就是衝、鑽、擠,這是國民素質問題,更不要說台灣民眾的守法觀念。
還有台灣的道路規劃隨便、混亂,考照制度荒謬等等...總之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了。
目前的狀況就已經亂成這樣,全面開放混合路權之後一定更亂。

駕駛道德,是人的問題,不是車的問題。當大家都改開汽車後駕駛道德就會提昇?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駕駛道德,是人的問題...(恕刪)

你是哪隻眼睛看到我說要大家都開車的?
還有誰說車沒有問題?
大眾運輸不普及不便利、汽機車數量過多在台灣它就是一個問題。
跟駕駛道德一樣。
my216005 wrote:
其實核心來說就是四個字駕駛道德
一堆人上路就是衝、鑽、擠,這是國民素質問題,更不要說台灣民眾的守法觀念。
還有台灣的道路規劃隨便、混亂,考照制度荒謬等等...總之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了。
目前的狀況就已經亂成這樣,全面開放混合路權之後一定更亂

my216005 wrote:
你是哪隻眼睛看到我說要大家都開車的?

你的觀念,就跟政府官員一般,他們只想著一件事,就是"純化"!
在他們的觀念中,開車才是文明進步國家該有的行為(尤其是領導各縣市政策的台北市),騎機車,就會像泰國、越南一般落後。所以滅掉機車,對他們而言,就是理所當然,但卻沒考慮到機車的方便性與民生需求

汽機車混合路權很恐怖嗎?這幾張google圖片很好用,好用到01上某位號稱去過很多國家的汽車主義人士很火大
千萬把外國人的道德水準想得多美好,你想得出來的狗屁倒灶的壞事,其實人家也是會做。但人家有去刻意縮減機車的路權嗎?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你的觀念,就跟政府官...(恕刪)

不好意思,個人是不反對混合路權這件事。
國外混合路權之所以問題沒那麼大,是因為他們的汽機車密度以及開發密度沒有台灣這麼高。
而且駕駛的道德及責任感也高於台灣,大多數的人不會隨意變換車道、違規停車、超速等等...。
但是上述違規事項在台灣大家卻習以為常。
像是最下面那張照片,即使整排停滿機車,行人仍有路可以走,不用被擠到車道上行走。

但是以台灣汽機車密度這麼高,駕駛水準如此低落的情況下,開放混合路權只會徒增危險。
台灣什麼樣的人都能開車、騎車上路,駕照又可輕易取得。
除非有哪個官員有魄力,能夠在時年內改善台灣的考照制度、駕駛道德、道路狀況。
相對的您又如何能夠保證"在台灣"開放混合路權會更好?

還有,個人並不是大汽車主義者,個人甚至反對大公路主義,個人是傾向大眾運輸主義的人。

像是這則新聞中有提到,路交通有3E(工程、教育及執法)而這三項台灣都沒有做好。
my216005 wrote:
還有,個人並不是大汽車主意的人,而是大眾運輸主義者。

與台北一般,大眾運輸開到我家門口;末班車不要晚上7點半就是最後一班車,誰不想用大眾運輸!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住在台北啊!!

英國倫敦的公車專用道,與機車、自行車、計程車共用車道,有沒有想過為何人家這麼做?其實它麼這麼做,反而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倫敦開放機車行駛公車道,有限縮機車在一般車道的路權嗎?並沒有!!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英國倫敦的公車專用道...(恕刪)

這其實不是只有英國倫敦有,在日本部份城市其實也有。
因為部份公車專用道使用路不高,因此能夠提供機車使用,這就是一個良好的示範案例。
但前提要是這些機車騎士能夠作到最基本的守法以及道德水準。
像是許多國家機車考照以及使用的門檻比汽車還要高。
況且在台灣連要設立公車專用道都有一堆人反對了。
而且台灣的機車密度過高,用在市區內會造成公車的阻塞。


像是等紅綠燈的時候,台灣的機車騎士會像下圖中的人一樣在汽車後面乖乖排隊嗎?


在台灣連等紅綠燈時要乖乖停在停止線後面都有問題了。

還有機車待轉區也不是不好的政策,但有劃設機車但轉區的路口,停止線必須向後退縮騰出空間。

同理可應用在行人穿越道、自行車道等,當有增設以上空間,車道停止線就必須往後退縮。
my216005 wrote:
因為部份公車專用道使用路不高,因此能夠提供機車使用,這就是一個良好的示範案例。
但前提要是這些機車騎士能夠作到最基本的守法以及道德水準。

很多開汽車的人,家中也有機車。到底是開車的不守法呢?還是騎機車的道德水準有問題?
my216005 wrote:
況且在台灣連要設立公車專用道都有一堆人反對了。

你都知道日本的公車道怎麼設計了,有看出與台灣的公車道有何不同嗎?日本、倫敦、巴黎的公車道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就是都在道路的外側
為何台灣的公車道會被反對,就是設計錯誤!!

胡言亂語 僅供參考
sendoffy wrote:
很多開汽車的人,家中也有機車。到底是開車的不守法呢?還是騎機車的道德水準有問題?

你都知道日本的公車道怎麼設計了,有看出與台灣的公車道有何不同嗎?日本、倫敦、巴黎的公車道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就是都在道路的外側
為何台灣的公車道會被反對,就是設計錯誤!!


那還用說,因為這樣大家就不能路邊停車,就不夠"便民"啦!!!
而停車問題那可又能夠專門開一串來討論了。
其實問題本身還是出在人,人的問題還沒解決之前,怎麼改都還是危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