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家開車時是怎麼掌握車子寬度的距離感?


imcolorful wrote:
在台北縣、市開車難免...(恕刪)


在台北縣市最多單行道窄巷, 常開不就熟悉了. 也就是要經驗累積及自己本身對車身寛度 (兩個耳朵--- 左右照後鏡) 的感覺. 開久了, 一看路寬度就大概知道能過不能過.

外線-給慢車走, 中線-依速限行駛跟上車流, 內線-超車後回中線行駛

hsiu1224 wrote:
左右靠的是耳朵...車的兩個耳朵...會不會撞上....距離感從那裡來的...


我有幾次覺得過得去...但車子碰到右耳(後照鏡)...耳朵收折起來的經驗
這還算好的~
直接A到車身~聽到聲音就已經太遲了


袋鼠人 wrote:
你要達到人車一體的境界,我是說真的不是開玩笑。

開車時把車體左右後照鏡當作你的兩肩、車頭當作鼻頭、車尾當作屁股、輪胎當作腳指去感受,

如果你走路不會常常撞到其他行人,那開車也沒啥問題了。

具體的方法沒有,樓上說的很對,多開多撞累積經驗,自然就會了。


開車時~人車一體這種感覺目前還沒有領悟到....騎機車倒是有啦!
走路、騎機車我覺得自己空間、距離感都沒問題
坐在車子內...多了幾片門...整個感覺就是抓得不太準....開兩年了還是如此(只有假日開)

imcolorful wrote:
我有幾次覺得過得去...但車子碰到右耳(後照鏡)...


您一定要把這種距離感抓住, 以後每遇一次就更熟悉.
要就要先看好左側, 再來抓右側, 通常右側要多讓一點點距離. 車頭過, 照後鏡不一定過, 車頭過, 車身不一定穩過.
習慣上左側不會有問題, 但如果右側有疑慮, 那就不要勉強, 讓同車的人幫忙看一下右邊, 畢竟a 到別人的車/自己的車也不好.
或者先抓右側要過的角度/距離, 再來評估左側, 這樣也能大約知道能不能過.


imcolorful wrote:
騎機車我覺得自己空間、距離感都沒問題


其實和騎車一樣感覺, 騎車是抓 "車手" 寬度. 開車是抓兩耳寬度.

imcolorful wrote:
開兩年了還是如此(只有假日開)


這個經驗還不夠, 只有基本而己, 有機會上下班時間到台北市繞繞會快速增加經驗值.
外線-給慢車走, 中線-依速限行駛跟上車流, 內線-超車後回中線行駛
CCL wrote:
您一定要把這種距離感抓住, 以後每遇一次就更熟悉.
要就要先看好左側, 再來抓右側, 通常右側要多讓一點點距離. 車頭過, 照後鏡不一定過, 車頭過, 車身不一定穩過.
習慣上左側不會有問題, 但如果右側有疑慮, 那就不要勉強, 讓同車的人幫忙看一下右邊, 畢竟a 到別人的車/自己的車也不好.
或者先抓右側要過的角度/距離, 再來評估左側, 這樣也能大約知道能不能過.


感謝大大中肯的建議...看完覺得很受用
下次會記得些原則~試試看能否將距離抓得更好!


CCL wrote:
這個經驗還不夠, 只有基本而己, 有機會上下班時間到台北市繞繞會快速增加經驗值.


每次開進台北市的車陣...覺得除了對駕駛技術是考驗外...對駕駛人的修養與耐心更是一種艱困的磨練
相信每天上班開進開出的駕駛~技術應該很快都能晉升到人車一體的境界吧

自己開車若A到障礙物,傷到自己的車,累積經驗這還好
怕去傷到別人的車或行人就不好了.....
imcolorful wrote:
在台北縣、市...(恕刪)

這種事是講天份地~
不會的再怎麼累積經驗值都不會
依照我本身感覺...除了經驗還是經驗吧
其實車子開久了...不管開什麼車子都很順....不管大車小車..長寬高(小客車駕照)...只要一上車..大概開一小段路...就可以人車合一了...不管什麼巷子或是會車...眼睛一看就知道是否能過...是否需要折後照鏡....
活在當下~滿足當下~享受快樂~
後視鏡是很重要的參考
但是有個盲點就是路邊"機車的檔泥板"要小心喔
龜不龜車 跟時速無關 是跟有沒有跟上車流及影響其他車流順暢有關
如果不嫌醜的話 裝上左右獠牙幫助定位

現在小巷子能不能過 就很有感覺

不過也是有誤判的時候,
有一次進入窄巷有100公尺遠, 一過彎發現路在維修
第一步:找一個空地或停車場
第二步:撿一大堆小石頭
第三步:在地上隔一些距離丟塊石頭。
第四步:上車,開動,看準某一塊石頭,試著用右前輪去壓
第五步:這塊沒中找下一塊繼續練,直到可以想壓哪塊就壓到哪塊就成了~
第六步:最最最重要的一步,………石頭要記得撿回來妥善處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