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叔叔 wrote:
嚴凱泰敢弄個luxg...(恕刪)
台灣做電腦手機就好了...美國還不是賣iphone賺一堆錢
做汽車.....基礎工業太弱....
何來汽車業...頂多只能做組裝...
工廠買的機具有日本....韓國...義大利....歐洲....連大陸都有....
就是沒有台灣....因為台灣商人不堅持品質.....
很多機械的東西一用十年以上.....
不是手機和筆電一兩年就換新的....
觀念不改....永遠不要想做汽車.....
還有.... 我不認為二十年前台灣的汽車業比韓國強...
不要再替裕隆吹牛了.... 也沒聽外國朋友說過.....
台灣這麼小....幹嘛一定要做汽車...
不能買便宜的進口車嗎....
產品C/P值有競爭力,反觀台灣真的很慚愧,怪自己嗎?還是怪那對〝台灣父子檔〞,整個社會都是意識形態做決策,
韓國與台灣產業同質性很高,人家老早把台灣甩遠了,把日本當做假想敵,發展品牌、上游技術,在全世界攻城掠地,這幾年什麼正名運動一大堆...,有用嗎?喊爽的!內耗?什麼是人民福祉?,在全世界"正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拳頭、有錢,要嘛窮兵黷武、要嘛搞經濟,不然誰理你,我是選後者,因為我家不是達官貴人。。。。
國產車用納稅人的錢來關稅保護,這很難說是福是禍,雖說台灣不是很大汽車市場,也不是很大汽車輸出國,但是這工業的火車頭,養活許多中小企業,雖說不像是賺取外匯主力的電子業,但是以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生態,很難取捨。。。。。
總之韓國和台灣產業衝突太高,市場上無時不想把台灣拼倒,想想看要是台灣倒了,韓國在全世界的產品、都將帶來更高獲利,更高招是文化上的侵略,無形中都快把〝他〞當神了,從生活上置入性行銷 食。衣。住。行。。。,買的理所當然,心安理得。。。。。。。。高麗棒子的車就是不 爽 買,反正也不差我1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