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法規將陸續陣亡,NISSAN Tiida、Livina、March後繼無人大走跨界戰略

Cloudy Shiau wrote:
請問調查事故的報告說:
這台水泥車是沒有手煞車但去驗車可以通過
還是說這台水泥車之前通過驗車但現在沒有手煞車?
這是很不一樣的情況
事關驗車單位有沒有違法!(恕刪)


你看看就知道了.
[新聞] 千輛鴨母車(混凝土泵浦車)竄全台,揭驗車造假惡習
水泥車追撞四死案...手煞車被拆 驗車竟過關
十年前就沒有手煞車 驗車如何通過
調查發現,超載、手煞車遭拆除、傳動軸脫落是肇事主因,車輛維修員直言,「十年前就知道沒有手煞車」,引起社會關注,外界質疑多年來車輛檢驗到底如何過關?
檢察官昨天表示,依業者提供驗車時間表,肇事車輛應有驗車,已向相關單位調閱歷年驗車資料,檢視車輛檢驗項目,釐清責任歸屬,另案調查有無「掛假牌」驗車或其他弊端。
seatree wrote:
之前裕隆的的4門TIIDA不要說ESC而是連個ABS也沒有,是當時台灣最爛的國產車,是C12太爛連個ABS都不能裝,還是裕隆太爛連個ABS都不給?

因為成本和款式區隔,
所以配備被精簡掉了。
能往安全去做一點進步和汰換是好的,只是到時候預算可能也要跟著提高
如果就這幾台來看,可能同為小車大空間等級的Colt Plus
想入手的話也要趕快了
其實從方便考量的話,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呢
altezzaclio wrote:
你看看就知道了.[新...(恕刪)

感謝分享
但不合規定(沒有必要配備)的車通過驗車
和[驗車法規]合不合理畸不畸型應該無關吧?
台灣驗車人員在驗車時不依照規定執行的話
應該是需要看有沒有法規罰則去遏止
和[驗車法規]本身無關
Cloudy Shiau wrote:
請問調查事故的報告說:
這台水泥車是沒有手煞車但去驗車可以通過
還是說這台水泥車之前通過驗車但現在沒有手煞車?
這是很不一樣的情況
事關驗車單位有沒有違法!(恕刪)(...(恕刪)


我只是幫你找這題的答案.

Cloudy Shiau wrote: [驗車法規]合不合理畸不畸型應該無關吧?


這不是我的疑問,你回錯人了.
如果裕隆引進Nissan 的NV200馬上填補60-80萬這個級距消失很久的客貨車市場。

也不會讓TOYOTA 那台跟NV200 外型很像的Granvia給搶先推出。
墮落的蘋果 wrote:
笑死人了,nissan...(恕刪)


法規比火星還嚴格
但是....
有關係好過
沒關係難過
altezzaclio wrote:
我只是幫你找這題的答...(恕刪)

了解感謝
Cloudy Shiau wrote:
和[驗車法規]合不合理畸不畸型應該無關吧?
台灣驗車人員在驗車時不依照規定執行的話
應該是需要看有沒有法規罰則去遏止
和[驗車法規]本身無關...(恕刪)


這讓我想起有些進口水貨車, 似乎也不保證在台灣能上路

(大馬力的車比較聽說有問題, 只是文章裡說的都不是那種車)
chisel wrote:
這讓我想起有些進口水貨車, 似乎也不保證在台灣能上路
(大馬力的車比較聽說有問題, 只是文章裡說的都不是那種車)


大馬力通常能想到的是因為噪音過不了
先不說超跑,重機正常是一定被砍成智障

以前也曾發生過因為有裝跟車系統、大燈自動調整之類
對法規定義上來說,太過先進的配備不能通過的案例
所以有時歐美販售能選配、甚至是標配的東西,台灣販售的硬是沒有
不見得是台灣代理故意拔的,而是過不了驗車被硬生生拔掉
p.s:以前跟車系統就是因為感測器本身就是小型雷達,被認定會影響國家軍事安全


至於驗車法規跟實際驗車的做法差異
說難聽點,規定就是讓相關人員有個作為判定的依據
而且規定也給予驗車人員判定車輛是否合乎原則的最大權利
光一個機車排氣管的防燙蓋,規定就清清楚楚寫者
表面溫度超過一定的數值才需要加裝防燙裝置,原意也是避免讓外人有燙傷疑慮
結果實際上變成無論如何,不加裝防燙蓋一定驗不過
更別提某些排氣管在車底的車款,外人摸都摸不到的地方最容易被刁難

至於是不是法規問題的,我是這麼認為的
法律上一直都有把最終判定權(生殺大權)授予相關人員
畢竟在法律上他們被認定是專業的,依專業的判斷為準合情合理
但以當今的事實而言,專業度如何大家心裡都很清楚
甚至當這些掌握生殺大權的人濫權時,也不受相關法條約束
這難道不是法律上的問題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