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勵 wrote:
最高限速行駛為什麼會...(恕刪)
誤以為道路容量是無限大嗎 ?
而且還無視法規 高管規則6 : 車速 和 車距 2:1 的比值 ?
開越快 車距會拉越長 , 能容納的車 會越少
當然會塞車 ! 因為 道路容量是有限的
Q車流量 = D(密度/車距) ⤫ V(車速)
道路空間有限 ! 早就算給您看了, 每公里最多只能容納16台110km的車行駛
(依高管規則6, 110km要有55m車距, 加車長5m=60m , 而每1000m只能放得下16個60m=960m)

也就是綠色的 LOS A , B, C 的F自由車流之狀況下,有55m車距, 才辦得到110km "最高速限"行駛
只要多一台車佔用 , 就變成橘色的 LOS D , "最高速限"行駛 不成立 !
(17台車 ⤫ 60m=1020m , 1000m裝不下, 只能降速為 107km, 讓車距減為53.5m+5m車長=58.5, 才能容納17台車)
這是 V車速和車流量Q(flow)的關係圖, 只是 高中數學的二維數據分析

只要超出道路容量 Qmax, 無論任何車速! 開更快也沒有用! 車流就會崩潰,, 曲線往下掉
(a)由斜率(dV/dQ=0及<0)已經可以看出, "車速"和"車流量"的關係是 無關 ! 以及 負相關, 而 V和Q 沒有正相關, 即車速完全無助於增加"車流量"
V固定為110km/h,在Q車流量1450之前, 斜率=0 是一條直線, 斜率(dV/dQ)=0 代表車速V和 Q無關,完全不影響。
V 和 Q車流量 無關 斜率(dV/dQ=0) , 無論車流量是1車←→1450車, 通通都能是車速110km/h
(b)但是超過 1450車之後,斜率(dV/dQ<0) , 是往下降的曲線, 顯示了車速V和 車流量Q 是 負相關, , 比起速限90是 1750車才達到 Qmax, 是 提早到達臨界點 。
車速越快反而提早達成 "最大車流量Qmax"(臨界點)→ 致堵塞 "
所以車多時, 反而應該是依據高管規則5,速限 回到"最低速限←→最高速限 這個區間 , 不是去堅持單一速限的"最高速限"!

如果這樣仍然硬要壓縮車距去 "最高速限行駛"?
如圖內車道的車距是三條車道線, 依法(高管規則6)車速頂多為 60km ? 卻硬是要110最高速限行駛????

這是壓縮車距去達到 " 最高速限行駛! 騙自己說不塞啊 ! 還能開啊? 硬是不離開壓縮車距去開快車!
卻對這種"違反路權" 不離開? 已經壓縮到車距" ! 一點警覺都沒有
內側車道常常連環追撞就是證明 , 最後不只壓縮到車距 ! 還壓縮到車體本身

這樣擠好擠滿, 塞得飽飽的, 只要碰上"道路瓶頸" 或"車流擾動" , 完全沒有空間能吸收"壅塞衝擊波", 必然造成塞車 !
但是『超車道』是一個繞道bypass , 進去必定會出來, 一定不會增加車輛密度, 才能維持在LOS A,B,C ,F自由車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