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版上留言看台灣特有風景____重機情侶雙雙遭水泥預拌車駕駛違規撞死

沒人想要檢討被害者,只是希望他們不要死,就這麼簡單而已。
沒辦法要求別人不違規,只能要求自己行經路口減速,也是求自保

那些嗆說肉眼測速什麼的人大頭貼幾乎都是機車的追焦照,當然知道你們很不爽
為什麼絕對路權,被講得好像自己的錯,只是你們超譯而已。

要衝沒關係,路權是你的,但也想想自己的家人吧。
活著才能跟人家爭對錯,死了,什麼都沒有。
違規的欠罵,但有用嗎,現實就是違規的活著,路權優先的死了
我只希望都可以活的好好的
daniel8904009 wrote:
風和日麗的假日早晨,今天打算開車帶一家老小出門玩,體驗純正台灣自駕風情。

駛出家門,匯入一個沒有太多壅塞的主要幹道,看來今天會是個愜意的旅程。
向前開著,當即將通過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三線道,雙向皆有左轉專用車道及號誌的路口時,

我瞥見車內的GPS車速顯示,58 km/h,而這個路段速限僅50 km/h,僅超速8 km/h而已,還算可接受的範圍吧。

沒想到,對向一台轎車竟然在還未亮起左轉專用燈號時,不講理就直接左轉……

碰的一聲,撞上正在直行通過路口的我方車側,而殊不知我開的只是一輛國產的四門房車,這看似不大的側面撞擊,

卻直接讓我的車直接向右翻覆。


你的車禍 是對方左轉撞你的車側

所以你的車禍事件跟車速有什麼關係?

意思開快一點 就閃過這一關嗎?

可是這情侶檔 是急煞自撞違規左轉砂石車

騎車速度有在慢一點的話

的確可能會閃過人生這一車關



騎車騎帥不騎快

別用生命捍衛路權

別又成了台灣特有風景

台灣特有風景~用生命捍衛路權!!

大家都同情死掉的重機騎士,都譴責左轉的水泥預拌車....那有什麼用,三個家庭碎了!!

只期望騎機車的能慢下來,畢竟是肉包鐵,就算你全對有什麼用?更何況你行經路口還超速!!
鐵牛CEO wrote:


你的車禍 是對方...(恕刪)


那好,假設故事中的老母親去世了,算是這起事故造成的對吧?

那你提到一個重點,是不是跟車速一點關係也沒有。

縱使主角已超速了 8km/h

這次雙亡的重機駕駛,能否得到一樣的標準被看待檢視呢?

還是這對情侶如果沒死,能獲得的同情就少一點,大家也不會把重點放在車速上?

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
daniel8904009 wrote:
那好,假設故事中的老母親去世了,算是這起事故造成的對吧?

那你提到一個重點,是不是跟車速一點關係也沒有。

縱使主角已超速了 8km/h

這次雙亡的重機駕駛,能否得到一樣的標準被看待檢視呢?

還是這對情侶如果沒死,能獲得的同情就少一點,大家也不會把重點放在車速上?

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


我是不太懂你意思

不過 如果這情侶檔

車禍方式跟你故事一樣

是從砂石車違規左轉

正面撞擊直線機車

這車禍解釋方式

就不會從車速著手

還有死亡車禍重點不是同情這件事

是你應該注意這事故到底是如何發生
對或錯很重要嗎,那都是事後要討論的,我個人很簡單,是絕對不會用生命去捍衛路權的,沒聽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
detective100 wrote:
沒人想要檢討被害者,...(恕刪)


或許你是這樣想
問題是現在支持菜政府的選民可不是這麼想
尤其有騎重機的知名人士,除了陳其邁以外
幾乎都是深藍支持者,導致現在民進黨早已認定
騎重機=深藍,例如2018選前的民進黨就是這樣
把所有支持二輪路權的人通通打上韓粉的標籤
所以他們一定說騎重機死一個,馬路就少一個毒瘤
Deoxyribose wrote:
我的年紀是那對情侶的(恕刪)


我跟你一樣,會因為害怕別人違規,進而在靠近路口時收油降低速度。

但我們不會戒慎恐懼到每個路口都這麼做,對吧 ?

當然還是要視路況,當視線良好無車的時候,我們幾乎不會選擇收油煞車,速度不快的情況下順順駛過路口。

但面對用飛快速度闖紅燈或者違規左轉的人,我們哪天躲不掉了,受傷了

卻有成群結隊的人檢討你的速度、煞車用的好不好、改開車就不會受傷啦

作何感想???

把當事人模擬成自己跟自己的家人,就知道我們該做的就是杜絕違規行為為重
縱使違規左轉的大車要負主要責任
也不能免除重機超速部分的責任
看到部分網友提到"大車不違規,重機就不會發生事故"的說法
我只能說
哪一天重機騎士如果不幸自摔犁田
而被緊跟著的汽車輾過往生
重機騎士及家屬能否接受汽車駕駛"重機不自摔,就不會被輾過","沒有自摔,事故就不會發生"等說詞
而不追究汽車駕駛"應注意而未注意","未保持安全距離","超速"等責任
tncow wrote: 護航的人們,希望你們一輩子都不會遇到鴨霸的大車。(恕刪)


當別人沒遇到過?
我就遇到很多次,
為何我沒出事?
因為我會注意阿!

只要不是連貫車隊經過路口,
我一定至少放油門,
遇到很多次就是反應的過來。

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
要懂得全面接受,
而不是只接受你想接受的那一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