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5143分
文章編號:83314835
還有就是里程數的問題,或許啦,台灣並不會像是中國那樣,因為人口數的問題,每次長假、春節都像是民族大遷徙,但是中國電動車標榜的里程數,還要扣掉車上的電子配備、空調耗電量,等於說500km不是真的就是500km,可能塞車、天氣熱空調開大,車上要用行車紀錄器、導航等等都會慢慢消耗原始的里程數,另外再加上地形的影響,都可能要隨時準備去休息站或是公有停車場、品牌展點排隊等充電,台灣目前未走到這條路,是因為電動車的基數還不夠大,政府希望轉型,但整體配套根本不夠。
還有就是充電頭規格難以統一,日規、歐規、美規(要轉成跟歐規一樣)、中國規?,電車充電就像手機充電,要帶足轉接頭,不然就不能充,台灣的電力規格也不太適合,以前就看過三劍客還在TOP GEAR時有測試過當時的電動車(其中就有日產第一代LEAF),即便不去特別設置快充的休息站、停車場、品牌展點,像在民宅或是商家借充電,雖然台灣是110/220V電壓並行,但除非特別去拉,不然一般常用插座還是只有110V,無法實現快速充電解決等待問題(還有個問題是自備的充電線要帶幾米才夠)。
郭董要發展電動車平台,這點是樂見,納智捷要轉型電動車也是其集團的決定,但是說平價電動車要打敗燃油車市場,實在言過其實,因為真的不是車價便宜,民眾就會買單,重點要符合移動生活需求才是重點,不然出門綁手綁腳,里程焦慮,那還不如在市區、近郊開電動車,出遠門換燃油車或是租燃油車。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