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運輸與私人交通工具說穿了就只是一種商品或服務.選擇哪種商品除了價格還有很多考量點, 便宜對消費者當然有吸引力, 但卻不是唯一考量.像是乘坐舒適度, 花費時間, 穩定性, 即時性等等都是考慮點.個人多年前曾用公車通勤一個月, 然後果斷放棄改私人交通工具.原因很多, 如通勤時間長而且不穩定, 遇塞車通勤時間加倍.班次不夠多, 加班加晚一點可能搭不到或是要等很久. 公車通常沒有座位只能站著, 但實在晃得厲害.相比之下捷運通勤就可以接受, 至少時間固定, 班次多, 最末班時間較晚.雖然還是站著, 但不晃很多...要民眾願意多搭大眾交通工具, 說穿了就是讓民眾覺得大眾交通工具提供更好更超值的服務.
當然會啊看不懂,是你不懂吃到飽的意義那是改變市民的生活樣貌下班後不只回家好嗎?有人上課 有人兼職 還有要約會的 運動的一起去吃阿給 萬里蟹 不行嗎...幹..對吼 你沒票啦桃園去基隆上班 也是1200,很多公司就不用鎖定在北市中心了間接等於把台北盆地生活圈 都會圈外擴台北都會區其實還有很多好玩 好吃 好.....地方去日本玩 吃到飽車票非買不可,只要能換個角度 就能看懂這是福利短期你會看不懂 看不出來有啥幫助時間久了就會明白等著啊
能,當然能。但問題是,台灣政府的財政能否撐下去。低價、免費政策最大的問題在於『膨脹』,想當年台中市八公里免費剛開始時,市政府也沒想到隨著運量順利的提升,補助負擔也越來越大,最後預算不足時,就連連用到霸王條款對公車業者砍價,然後鬧到現在免費政策還是無法落日…同理,政客當然都很樂觀估計現在這些月票的補助成本,但接下來?只怕到時又是『沒錢補貼給業者,但又無法取消掉,然後繼續用霸王條款逼業者吞下虧損』。
會阿之前我每天開車上下班油錢、停車費、國道過路費、連保養期間變短的成本都算進去的話,一個月的通勤費用一萬初起跳現在有1200吃到飽,每個月至少省1萬元我個人一定會改變通勤習慣這題沒標準答案,每個人狀況不同,自己選自己覺得最划算的方式通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