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積分:3455分
文章編號:89310688
頻果十年汽車夢現在汽車在哪?
美國 Rivian 虧損連連. Canoo訂單數千輛, 交車好像只有12輛 (三輛NASA, 三輛Oklahoma 州政府, 六輛美國郵局,) 剛剛股票逆向分割 23 股 換 1 股 繼續下跌
美國1900 年有3000家車廠, 經濟大蕭條後剩8家. 現在剩幾家? 特斯拉沒有美國政府補助每輛7000鎂活得下去?
澳洲:
全球巨頭三菱、福特和豐田在 2004 年至 2017 年間的不同時間關閉了其在澳洲各地生產工廠的燈光。最後的打擊發生在2017 年,通用汽車霍頓( GM Holden) 在當地生產汽車100 年後關門歇業。
澳洲汽車市場的消亡被歸咎於以下因素:
製造和勞動成本高。
小市場中美元通膨率上升。
澳洲人開始青睞日本、韓國和泰國的進口SUV和引擎排氣量較低的小型車。
很難理解 2004 年霍頓工廠生產了 165,000 輛汽車。然而,2016 年福特、霍頓和豐田合計僅售出了 87,000 輛本地製造的汽車。令人震驚吧?
澳洲試圖盡可能地迴避現實。政府花費巨資來平衡汽車製造商的帳目:霍頓在 2001 年至 2012 年間獲得了 18 億澳元的補貼和補助金;據報道,福特和豐田各收了 10 億美元。這還不夠。利潤微薄且稀有,虧損龐大且司空見慣。2013年福特倒閉,霍頓和豐田的生存更加艱困;由於製造商太少,設備和供應商的成本就會上升
台灣汽車工業是不爭氣, 但汽車廠及廠牌有這麽好做, 鍵盤手, 嘴砲們自己開一家

ching19690922 wrote:還在用油電車跟電油車來分類叫精確就很好笑。
柴油車、汽油車、電動...(恕刪)
增程算油電還是電油?
留言區更好笑,氫燃料電池車在大陸就是新能源範圍內啊,原來不知道喔?
有些人更不知道新能源這個分類是產業、政策高度整合的必然結果。
特定市場產品、意識落後還不自知,哎。

就事論事,「新」能源車的用詞與「新」冠病毒的用詞命名邏輯與心態都一樣的。背後反映的都是口國崛起、唯我獨尊、無視他人,目無規則!

ching19690922語無倫次。所以台灣人用國語/閩南語來描述的東西,美國人描述方式不一樣,就是美國妄自尊大、不守規則?


個人積分:2946分
文章編號:89600574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