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一般都是室外散熱不佳
連帶使車內冷氣溫度降不下來
老車常見的黃昏牌冷氣
其次是漏冷媒
看你何時量測 夏天正中午量測 12C很正常

現在車都18C恆溫最低 無法老車可以調到很低

晚上量 隨便都有7~8C吧

冷氣頂多加大冷排 沒聽說加大壓縮機
可以 對岸很多零件
[ 隔熱 ]

熱源 :
*** 太陽 氣溫 --- 車室頂 行李箱頂及周圍 內部貼 發泡隔熱材料 .
*** 引擎艙 --- 引擎/車室 隔牆貼 發泡隔熱材料 .
( 須拆下內飾 )

*** 引擎艙 冷氣高低壓管 包覆隔熱棉管(外層再包鋁箔) , 隔開引擎艙高溫.
理由 : 提高效率
--- 經壓縮散熱後的 高壓裸管 通過高溫引擎艙, 又被加熱.
--- 車室出來的 冰冷低壓裸管, 被引擎艙加溫 .

上述 , 材料重量輕, 便宜 , 就是費工 .

完工後測試 :
*** 大太陽正午, 4門打開 , 車頂板金很燙, 車室內頂部 及 行李箱蓋內頂部 摸起來還好 .
*** 出外跑一趟回來 , 再怠速後, 引擎艙升溫 , 車室冷氣出風口溫度變化不大 .
( 降低 外熱進入 及 降低 冷氣外洩 , 達到 冷房效率 提升 )
*** 可 省一點點油, 冷氣壓縮機 及 離合器 壽命長一點點 .



以上 , 為 40年前吃自助餐時 , 用發泡材質碗 裝 高溫湯 , 用手托碗無感 , 喝湯時被燙到 .
自此 , 對 發泡材質隔熱能力 有深刻體會 .
z123415299 wrote:
冷氣頂多加大冷排 沒聽說加大壓縮機

較舊的車沒有電子恆溫,感應器通常就一個,好改但問題會較多
我就是幹過這種事壓縮機和冷凝器(冷排)同時加大但蒸發器沒動才說有結冰的風險
依冷氣的結構副駕手套箱下方的風箱把空氣吹向蒸發器,經過蒸發器的空氣溫度降低之後把冷氣吹出來,溫度偵測的位置在蒸發器的出風側,當溫度低到一個程度即停止壓縮機運轉,但改壓縮機蒸發器靠風箱的前側因為空氣撞到蒸發器有阻力會先慢慢結冰把風擋住(國一從台北開到三義時結冰),此時後方的溫度偵測沒風可感應會誤判溫度太高,讓壓縮機持續運轉,最後變成一塊大冰塊,直到冰塊碰到溫度偵測才會停止

就好像水箱,溫度到達一定溫度時水龜會開啟讓水循環散熱,但是高山上氣壓過低或是引擎太操溫度過高,水箱水大量流進副水箱噴出,造成主水箱水不足,溫度開關沒水會誤判溫度太低,水龜一直不開啟,最後水箱爆掉,因為是誤判儀錶板的水溫會一直在下限

現在的車恆溫空調又不一樣,年初寒流下雨經過陽明山車內起大霧,半山腰車外7度冷氣根本就不會運轉,因為濕氣過高開暖氣除霧更嚴重太熱還一直流眼淚只好把冷氣開到L強制運轉,此時壓縮機不會停止雖然除霧了但大家穿著羽絨衣在車上發抖,到了頂點溫度剩2~3度路面結冰警告亮起,此時開始擔心蒸發器會不會結冰把溫度調高壓縮機才停止運轉,但之後沿途就沒起霧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