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稅金,罰單可以收到爽
當然希望車越多越好~~~~
簡單說~
台灣擁車成本太低

雖然台灣車輛售價世界第四貴
但因為買車貴 但後續 擁有成本很低
車主不需要對自己的機動車輛負養護責任
如:
停車位 - 台灣車位約只有登記車輛數的一半~ 一半的車輛都是停路邊
稅率 - 台灣的機動車輛 稅法其實很便宜~ (購買後的 稅)
道路使用相關費用其實也很低廉

有好有壞~ 我個人是傾向 政府應該要 總量管制~ 並漸進替換交通模式~
用軌道運輸 去 替換 機車
用共享車輛 去 替換 私家車輛
用自行車/電輔車 去 替換中程通勤
等~
政府要很有遠見~ 不然也不可能執行~ (歐洲 日本 是很好的參考)

另外台灣其實是 亞洲第一胖~
我們的人民不走路 是事實~
路口100公尺 7-11 都要騎機車~
台灣人的平均步數約5000左右,比周遭每個國家都低。

民情 民粹 + 沒有計畫的政府
巷弄/騎樓全部禁止停車,開放民眾檢舉.
買汽/機車均需附停車位證明,買的租的均可.
全面廢止路邊汽機車停車位,改設臨停及科技執法.
看看就好,敢推出這種政策應該是不想選了.
快樂男孩 wrote:
平日去到哪都塞車.更...(恕刪)

因為免成本停車的人太多了,違規停巷弄和路邊只要不開單就是免錢,
淘汰舊車不難,強制自有車位和租車位就好了,科技執法開單然後從直接年金裏頭扣款,
台灣的大眾運輸本來很發達,群眾就是懶散隨便慣了才會讓很多公車路線停駛,
沒捷運只是藉口罷了,爭取捷運也只是為了炒房
持有車的成本低,

一大堆車停車都不用錢,

違規成本也低,

違規一百次都不一定會被抓到一次。
車是工具,但在政府眼中,只是稅收。

理論上,持有牌照,政府監理機關要管理,所以收管理費(牌照費),這是ok的,但依排氣量來收就不合理。

同理,車是工具,車就是用來運輸的,所以燃料費應該要隨油徵收。但政府不敢、不願意,因為不常開的車佔多數

隨油徵收,稅收會減少,偏偏年年 總稅收都超徵。完全是把百姓當白癡。


買車要有停車位證明也做不到,考照方式太容易

這四個點,導致一堆車子、一堆三寶、一堆連假車


合理的牌照費,對商業是正向。

燃料費要隨油徵收,這才是公平的。

停車位證明,就不會有一堆路邊停車。

提高考照難度和路邊查照頻率,提高違規罰則,就能提高駕駛技術。

不是不能,而是不做。
地狹人稠加上非市區公共運輸很差
路邊又一堆違規停車
難啊
因為台灣駕照便宜,車貸很容易,路邊又一堆免費車位。
開放獎勵檢舉違規
罰金政府與檢舉人對抽
財政收入與交通安全雙贏
天龍國優先實施買車需有天龍國車位, 反正公共運輸方便, 如果天龍國做到了, 其他縣市才好實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